[实用新型]一种对流式冷暖吊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4214.5 | 申请日: | 201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朱兴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丰丽幕墙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4 | 分类号: | E04F13/0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流 冷暖 吊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室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能够快速调节建筑物室内温度的对流式冷暖吊顶。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建筑物室内的温度调节,目前主要是通过空调系统和集中供暖系统来解决的。其中,空调系统在建筑物的室内温度调节领域占主导地位。然而,空调系统在解决建筑物室内温度调节给人们带来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比如:消耗大量的电力资源,从而加剧能源的危机;再如:空调系统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以及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到大环境中,这样就会造成噪音污染,以及使得温室效应更加明显;另外:空调系统在对建筑物室内的大面积进行供暖和制冷时,必须借助通风管道,这样不仅占用有限的室内空间,而且由于管道无法实现及时的清洗,致使大量的细菌以及寄生虫的产生,从而污染室内环境。
给建筑物室内采取一种节能、环保、科学的温度调节方式,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检修、即经济实用又能够快速实现建筑物室内温度调节的对流式冷暖吊顶。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对流式冷暖吊顶,包括龙骨、装饰垂片和冷热介质管,所述龙骨通过吊件吊装在建筑物室内屋顶上,在所述龙骨的底部设有吊挂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饰垂片本体的上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冷热介质管放置于所述装饰垂片本体上端的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与所述吊挂构件卡扣相连,从而将带有所述冷热介质管的所述装饰垂片吊挂于所述龙骨的底部。
所述装饰垂片为承重和热传递能力较强的钢板、铝单板、铜板或铁板等 金属装饰板。
所述冷热介质管为热传递能力较强的镀锌钢管、镀锌铁管、铝合金管或铜管等金属或非金属管道;
所述冷热介质管可根据需要制成长度相等或不等的两端设有连接接头的管道;
所述冷热介质管内流通的冷热介质为安全性气体、液体或冷媒。
所述凹槽的上端两侧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吊挂构件相连接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冷热介质管放置于装饰垂片上端的凹槽内,并将带有冷热介质管的装饰垂片吊挂在龙骨的底部,不仅使得空气对流极为顺畅,而且还使得热交换更加充分与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对流式冷暖吊顶,包括龙骨1、装饰垂片2和冷热介质管3,龙骨1通过吊件4一根根相互平行地吊挂在建筑物室内屋顶上,在龙骨1的底部设有用于吊挂装饰垂片2的吊挂构件11,在装饰垂片2本体的顶端设有一凹槽21,在凹槽21的上端两侧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和吊挂构件11相连的卡扣22。冷热介质管3放置在装饰垂片2本体顶端的凹槽21内,带有冷热介质管3的装饰垂片2通过凹槽21上的卡扣22与吊挂构件11的连接,一片片相互平行地吊挂与龙骨1的底部。
其中,装饰垂片2为承重和热传递能力较强的钢板、铝单板、铜板或铁板等金属装饰板;冷热介质管3为热传递能力较强的镀锌钢管、镀锌铁管、铝合金管或铜管等金属盘管,冷热介质管3可根据需要制成长度相等或不等的两端设有连接接头的管道,冷热介质管3内流通的冷热介质为安全性气体、液体或冷媒。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冷热介质管放置于装饰垂片上端的凹槽内,并将带有冷热介质管的装饰垂片吊挂在龙骨的底部,不仅使得空气对流极为顺畅,而且还使得热交换更加充分与快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丰丽幕墙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丰丽幕墙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4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