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5339.X | 申请日: | 2010-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8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云;吴小平;蒋坤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4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领域中,在成型具有较长内孔的注塑产品的情况下,注塑产品脱模时,产品的包紧力非常大,只用顶板顶出会出现产品外观不良,如拉伤,产品顶出变形等。
请参阅图5,现有的注塑模具50包括一动模51及一与动模51相对应设置的定模52。动模51包括一动模板511、一顶出板512、一顶针513、若干顶杆514及一装设于动模板511上的型芯515。顶出板512可相对活动地装设于动模板511上,若干顶杆514装设于动模板511上并抵顶于顶出板512。型芯515一端固定于动模板511上,另一端穿过并伸出于顶出板512。型芯515一端成型产品80,该产品80包覆于型芯515上。
然而,当产品80脱模时,顶针513可使产品顶出均匀,而顶针513较小时顶出面也会比较小,产品80会把产品顶穿;顶针513较大时使其顶出面较大,而这样型芯515的壁厚也会变薄,型芯515的强度便达不到制造工艺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使注塑产品顺利脱模且不至变形的注塑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注塑模具,用于成型注塑产品。注塑模具包括一定模、一与定模相对应设置的动模及一顶出件,定模设有一型腔;动模包括一动模板、一顶出板、若干顶杆及一型芯,顶出板可相对活动地装设于动模板上,若干顶杆装设于动模板上并抵顶于顶出板;型芯一端固定于动模板上,另一端可伸入到定模的型腔内,型芯上开设有一基杆孔及一位于基杆孔上端并与基杆孔贯通的收容孔;顶出件可相对活动地装设于型芯上,该顶出件具有一基杆及一连接于基杆上端的顶出部,顶出部设有一顶出面,顶出面的面积大于基杆的横截面积,基杆可活动地收容于基杆孔内,顶出部可活动地收容于收容孔内。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通过顶出件上设有一顶出部,进而在注塑模具开模顶出产品时,可增大与产品底面的接触面积,以确保产品顺利脱模且不至变形。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顶出部大体呈锥台状。
基杆一端凸伸有一凸部,凸部上横向设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顶出部设有一连接面,连接面凹设有一卡持孔,顶出部上横向设有一贯穿的连接孔,顶出部装设于基杆上,基杆的凸部卡持于顶出部的卡持孔内,通孔及连接孔内插置有一固定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开模过程中顶出状态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中顶出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注塑模具中型芯的剖视图;
图5为现有注塑模具合模之后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注塑模具 1
动模 10 动模板 11
顶出板 12 顶出件 13
基杆 131 凸部 1311
通孔 1312 顶出部 132
卡持孔 1321 连接孔 1322
顶出面 1323 连接面 1324
顶杆 14 型芯 15
基杆孔 151 收容孔 152
定模 20 型腔 21
产品 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1包括一动模10及一与动模10相对应设置的定模20。
动模10包括一动模板11、一顶出板12、一顶出件13、若干顶杆14及一装设于动模板11上的型芯15。顶出板12可相对活动地装设于动模板11上,若干顶杆14装设于动模板11上并抵顶于顶出板12。型芯15一端固定于动模板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53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节内腔深度的铅笔套
- 下一篇:连铸用中间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