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5522.X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7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黄进;向文国;王忠渠;刘建民;刘宏庆;李永生;徐则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国电电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27/02 | 分类号: | F25B27/02;F25B15/00;F25B39/02;F25B49/04;F25B15/04;F25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淀区青云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乏汽直凝式 吸收 式热泵 装置 | ||
1.一种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吸收器、发生器、冷凝器和溶液换热器;所述蒸发器内设有蒸发冷凝换热器,所述蒸发冷凝换热器的换热管束连接着汽轮机排出的乏汽,换热管束内乏汽冷却成为凝结水,换热管束外溶剂吸收管内乏汽蒸发的热量,产生蒸汽;所述吸收器的进水端通过管路与热水管网的回水端连接,所述吸收器中的浓溶液吸收来自所述蒸发器产生的蒸汽,变为稀溶液,同时放出热量,对进水进行一次加热;所述发生器的驱动热源端与内含高温介质的管路连接,所述发生器中的稀溶液在高温介质的加热下变为浓溶液,同时产生压力较高的蒸汽;来自发生器的浓溶液通过溶液换热器与来自吸收器的稀溶液进行热交换;来自吸收器的一次加热水在冷凝器中吸收所述发生器产生的压力较高的蒸汽中的汽化潜热,进行二次加热,二次加热水通过管路送到热水管网的进水端,同时所述冷凝器将所述发生器产生的压力较高的蒸汽冷却成饱和液态溶剂,所述液态溶剂再通过节流装置流回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换热器的管束结构呈正三角状布置,正三角状换热管束的两侧均设有上联箱和下联箱,每个下联箱设有凝结水出口和乏汽连接口,两个下联箱的乏汽连接口相互连通,凝结水出口相互连通;汽轮机排出的乏汽进入一侧换热管束的上联箱,该上联箱将乏汽分配到该侧的换热管束,该侧换热管内凝结水的流动方向与乏汽流动方向相同,该侧乏汽通过下联箱连通流到另一侧的下联箱,并分配到另一侧的换热管束,另一侧换热管内的乏汽流向与凝结水流向相反,不凝结气体流到另一侧换热管束的上联箱,所述凝结水从所述蒸发冷凝换热器的下联箱底部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泵将所述蒸发器内温度较低的溶剂喷淋在所述蒸发冷凝换热器的两侧换热管束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泵将所述吸收器内的浓溶液喷淋在所述吸收器内的换热管上,浓溶液吸收溶剂蒸汽变为稀溶液,换热管内热水获得热量升温。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侧上联箱与抽真空装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乏汽连接管路上设有乏汽调节阀,所述发生器的高温介质进口连接管路上设有流量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温度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的热水(即二次加热水)出口管路上;
第一真空压力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与抽真空装置的连接处;
第二真空压力控制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上联箱与抽真空装置连接处;
第一流量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发生器的高温介质进口连接管路上;
第二流量控制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的乏汽连接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显示温度值、压力值和流量值的监控器,所述监控器与所述温度控制器、所述第一真空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二真空压力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量控制器及所述第二流量控制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直凝式吸收式热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为氨水溶液、溴化锂溶液或氯化钙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国电电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国电电科院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552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风力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不脱缸的非同步导叶接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