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线法聚合物锂电池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6165.9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红;何锦荣;万爱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凯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宋冬涛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四线法 聚合物 锂电池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的电池夹具,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聚合物锂电池的通用型四线法聚合物锂电池夹具。
背景技术
通常聚合物锂电池测试设备采用四线法电池测试夹具,夹具包括正、负两个夹子,每一个夹子由上夹板、下夹板和弹簧组成,上下夹板各装有一片铜片,分别为夹具的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其中上夹板是活动的,并围绕一条轴线上下旋转的,下夹板是固定的,活动上夹板一端被弹簧顶起,另一端夹紧电池极耳。因为聚合物锂电池的正负极耳都是较窄的薄金属片,而且不同型号的电池的正负极耳的间距是不同的,为了能适应多种型号的电池,上夹板和下夹板的都采用较宽的形状,但是随之而来产生的问题是在夹紧电池极耳时,存在夹紧面的不平行,而使得上夹铜片与下夹铜片容易出现直接接触,使电流端子与电压端子直接短接,使得电压端子也流过电流,造成四线法变成了两线法夹具,最终导致电池的测试数据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聚合物锂电池的通用型四线法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它包括正、负两个夹子,每一所述夹子包括上夹板和下夹板,以及安装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弹簧,每一所述上夹板或者每一所述下夹板上设有相互独立的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当每一所述夹子夹持电池极耳时,所述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分别相互独立接触电池极耳。
所述同一夹子的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固定在其下夹板的夹嘴部位,所述同一夹子的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之间设有绝缘片。
所述下夹板的夹嘴部位向下成形有凹槽,所述电压端子中间成型有与所述凹槽形状一致的折弯段,位于凹槽右侧的电压端子与电流端子之间设有绝缘片,且电流端子右端悬空于凹槽之上。
所述正、负两个夹子可以采用一体式,也可以采用分体式。
所述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为铜片。
相对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电流端子与电压端子完全隔离。电流端子与电压端子之间安装有绝缘片,在夹紧电池极耳时,电池极耳前、后端分别与电流端子和电压端子接触,电流端子与电压端子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在保证电池装夹可靠的同时,确保电流端子与电压端子完全隔离,实现真正的四线法测量,保证电池的测试数据准确可靠;2)可以实现各种不同大小尺寸极耳的装夹,满足不同规格的聚合物锂电池的测试要求。本使用新型的正、负夹具体可以做成一体式,也可做成分体式,既能保证小尺寸电池的测试精度,也能满足大尺寸电池的测试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四线法聚合物锂电池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夹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四线法聚合物锂电池夹具包括正、负两个夹子1,正负两个夹子1可以采用一体式,也可以采用分离式,夹子1采用现在通用的技术,它包括相互配合的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以及安装上夹板11和下夹板12的弹簧13,每一所述上夹板11或者每一所述下夹板12上设有相互独立的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本实用新型仅以下夹板设有相互独立的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作说明,上夹板可以依此类推,且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是相对的,其位置可以替换,下文同样如此),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一般为铜片,当夹子1夹持电池极耳时,该夹子的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分别相互独立接触电池极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夹子1的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固定在其下夹板12的夹嘴部位,所述同一夹子1的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之间设有绝缘片3,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可以是平行设置,也可以是重叠设置。当为平行设置时,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需要保证足够的间距(此时绝缘片3可有可无),以防止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的直接短接,变成二线法测试;当为重叠设置时,绝缘片3位于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中间,电压端子21位于底部,并且保证两者无论在什么状况下都不能直接接触,电流端子22刚好覆盖住绝缘片3的面积,而电压端子21向左延伸出绝缘片3,以便保证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都能正常接触电池的极耳。
为了防止电压端子21和电流端子22更好的接触电池的极耳,且两者之间不会直接短接,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之上,在下夹板12的夹嘴部位向下成形有凹槽121,电压端子21中间成型有与所述凹槽121形状一致的折弯段,位于凹槽121右侧的电压端子21与电流端子22之间设有绝缘片,且电流端子22右端悬空于凹槽121之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发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蓝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61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老化负载的升压电路
- 下一篇:一种在役管道缺陷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