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骨支撑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7026.8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8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5B25/02 | 分类号: | A45B25/02;A45B25/2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伞骨 支撑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伞具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伞骨翻折的支撑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伞,是用于遮阳挡雨的工具。伞由握把、中棒、伞骨和伞布组成;握把位于中棒的下端以方便使用者握持;伞骨通过上固定巢和下活动巢组装在中棒上,可相对中棒做展开和收合动作,使伞呈现开伞和收伞状态;伞布固定在伞骨上,当开伞时,伞骨展开,伞布随之撑开,起到挡雨遮阳的功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使用者对伞的要求也不断增加,人们不仅要求伞具有遮阳挡雨的功能,还要求伞在不使用时体积要足够小以便收纳,因此,伞的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伞的中棒由传统的直棒变为了可收缩的多节棒,伞骨由传统的直杆变成了可收折的多段支杆,由此市面上出现了两折伞、三折伞、四折伞甚至五折伞。当开伞时,多节棒伸展开来而多段支杆也撑开来;当收伞时,多节棒收缩至只有中棒长度1/2甚至1/5,多段支杆同时收折起来,使伞收合后仅有传统伞的1/2甚至1/5大小,大大缩小了伞收合后的体积,方便收纳、携带。
然而,现有技术中,伞骨的各支杆之间仅仅是通过枢轴连接在一起,借助支杆之间的张力和伞布的张力,使伞骨撑开时呈中间向上拱起的形态。支杆之间没有任何防护结构,若遇大风时,支杆极易克服张力而发生翻转,使伞骨的周边向上反翘,造成伞失效、无法遮阳挡雨甚至令使用者遭受雨淋日晒的难堪。为此,伞业人士对伞骨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研究,对伞骨的形状、截断面等等进行了许多改进,可是,防翻转效果始终不尽人意。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设计了一种伞骨支撑防护结构,旨在确实防止伞在撑开时遇强风而翻转,确保伞的正常使用,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伞骨支撑防护结构,以防止伞在撑开时遇强风而翻转,确保伞的正常使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伞骨支撑防护结构,设置在伞骨中相互枢接的两根支杆之间,在其中一根支杆上形成防止另一根支杆反转的挡块。
所述挡块与其所在支杆一起形成挡槽,另一根支杆对应此挡槽形成限位块。
所述挡块呈L型、三角型或弧型等任意可防止另一根支杆反转的几何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运用于伞骨上后,当开伞时,借助一根支杆上的挡块与另一根支杆的侧面相抵靠,限定了两根支杆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即使遇强风,仍可有效地阻止侧向力致枢接轴的损坏,防止支杆发生翻转,确保伞的正常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用于伞骨的支件之间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标号说明
支杆10和20 挡块1
挡槽2 限位块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伞骨支撑防护结构,设置在伞骨中相互枢接的两根支杆10和支杆20之间,在支杆10上形成防止支杆20反转的挡块1。为了使支杆10和支杆20枢接在一起不会发生轴向偏转,保证挡块1的有效性,此实施例中所述挡块1呈L型,挡块1与其所在支杆10一起形成挡槽2,支杆20对应此挡槽2形成限位块3,借助限位块3与挡槽2配合,可更好地限制支杆10和支杆20在开伞时的相对角度。当然,挡块除了呈L型外,还可以是三角型或弧型等其它任意可防止另一根支杆反转的几何形状,本文不一一图示。
本实用新型运用于伞骨上后,当开伞时,借助挡块1与支杆20的侧面相抵靠,限定了支杆10和支杆20的转动方向和角度,即使遇强风,仍可有效地阻止侧向力致枢接轴的损坏,防止支杆10和支杆20发生翻转,确保伞的正常使用。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案实施范围的限制,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根据本技术领域的常用技术手段所作的变换或设计,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未经厦门福太洋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7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