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7286.5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8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民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民芝 |
主分类号: | A01C13/00 | 分类号: | A01C13/00;A01B39/1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黄永校 |
地址: | 5304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链轮 甘蔗 中耕 培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是一种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
背景技术
现有甘蔗中耕培土机多数为双轮耕整机,通常是由动力转动机构,行走机构,操作机构以及工作机构组成,其中行走机构的行走轮一般采用普通的防滑轮或胶轮安装在驱动轴轴承座外面,行走时存在如下缺陷:
1.防滑轮、胶轮一般单爪着地,接触地面面积小,容易打滑,牵动力不够,影响工作效率。
2.为加大牵动力,行走轮直径要求大,行走轮直径大则整机离地面高,转弯时容易翻车,不安全。
3.行走轮直径大必须装在整机离合器外面,轮距就大,无法进入目前农户种植窄行距甘蔗地进行中耕培土。
4.有用双履带行走,因驱动轮连接调节轮,在杂草较多或雨后泥巴粘湿时,容易发生杂草缠绕、泥巴堵塞,造成行走困难,影响正常工作,如不及时清理还容易损坏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它能克服现有的双轮耕整机轮距大进不了窄行距甘蔗地中耕培土,机身过高,容易翻车,和一般防滑轮、胶轮附着地面积小,容易打滑,爬坡力不足的缺点。以及双履带耕整机由于前后轮连接,容易缠草堵泥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行走机构,操作机构以及工作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发动机、皮带、离合器和变速箱;操作机构包括扶手、离合器手柄、转向离合手把、变速拨杆和油门手柄;工作机构包括牵引架、车引插销和中耕犁组件。所述行走机构由驱动轴轴承座、驱动轴、轴承夹、驱动链齿轮、板链和连接销钉组成,所述板链通过连接销钉扣在驱动链齿轮上,所述驱动链齿轮通过轴承夹固定在驱动轴上,驱动链齿轮装在链槽内。
所述板链为带有齿状的板链。
所述驱动链齿轮的齿状部分大小与板链的链槽相吻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关键在于防滑轮是用连接销钉将板链一节节环扣在驱动链齿轮上组成的,行走时着地面积大,对地的附着力大,有效防止机子打滑,增加牵引力,减少动力消耗。
2.由于板链紧紧扣在驱动链齿轮上,其半径小于离合器与驱动轴的距离,可以根据甘蔗垅的宽窄随意调节轮距的距离进行中耕。
3.用链轮式防滑轮行走,降低了整机的高度,避免了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是转弯时的翻车现象。
4.由于板链直接扣在驱动链齿轮上,操作过程中,杂草杂物、烂泥不容易缠绕或堵泥,保证了机子的正常工作,明显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的驱动链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的变速箱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对照图1-6,图中附图标记为:柴油机1、皮带2、离合器3、变速箱4、驱动轴轴承座5、驱动轴6、驱动链齿轮7、板链8、链接销钉9、扶手10、转向离合手把11、变速拨杆12、油门手柄13、牵引架14、牵引插销15、培土犁总成16。其具体结构和连接方式为:
本实用新型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包括动力传动机构,行走机构,操作机构以及工作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由发动机1,皮带2,离合器3和变速箱4连接构成;所述行走机构由驱动轴轴承座5、驱动轴6、驱动链齿轮7、板链8和连接销钉9连接构成。其中,所述板链8扣在驱动链齿轮7上,驱动链齿轮7通过轴承夹17固定在驱动轴6上,驱动链齿轮7套在板链8的齿槽内。所述操作机构由扶手10、转向离合手把11、变速拨杆12和油门手柄13连接构成;所述工作机构包括牵引架14、车引插销15和犁总成16连接构成。。
所述链轮式甘蔗中耕培土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皮带2将发动机1的动力由离合器3传给变速箱4,变速箱4将动力传给驱动轴6,驱动轴6带动驱动链齿轮7和扣在驱动链齿轮7上的板链8转动带动整机行走,通过装在变速箱4体外的牵引架14配合各种不同的农业机具进行培土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民芝,未经杨民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7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控制、储能启动的太阳能水泵装置
- 下一篇: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