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8478.8 | 申请日: | 2010-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汪国庆;于长录;张世林;王振波;王建军;金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B04C5/04 | 分类号: | B04C5/04;B04C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金杰;于鸿斌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天津开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套式气液 旋流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是一种将气液混合流体中的气体和液体分离的设备,属于多相流体气、液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气液分离器停滞时间长,沉降空间大,体积、重量也大,分离效率低,当泡沫和乳化产生时,气体容易产生二次夹带,达不到理想的分离要求。如油田的产气井中泡沫液常常在破泡不充分的情况下就进入分离器,导致气液分离不充分。旋流气液分离器是一种无运动构件的分离设备,其利用压降来产生旋转流型,使混合流体产生旋转而进行相间分离的。由于密度差的存在,密度小的流体向分离器内壁处移动,密度大的流体向分离器外壁处移动,在重力作用下密度大的流体向下流动分离出来,密度小流体向上流动分离出来。
现有技术的气液旋流分离装置收集液滴的壁面,迫使气流产生旋转而导致“返混”效应,排气管末端强烈的径向向心气流将分离的液滴直接带入排气管,导致旋流分离器的效率下降;较大液滴的弹跳也会使其从排气管中排出,使气体中混杂了一些较大液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夹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克服现有技术的气液旋流分离装置存在的“返混”效应和气相夹带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即一种夹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由进料室、气液旋流分离装置、集液室和多相流体入口、气相出口导管和底部液相出口构成,其特征在于气液旋流分离装置由圆柱状内筒和外筒套装构成,呈夹套形式,其中圆柱内筒上部与进料室连通,圆柱内筒的底部呈锥形收敛,外筒上部由套筒上端盖密封挂接在圆柱状内筒的外壁上,外筒的下部由套筒下端盖连接在集液室的顶部,圆柱内筒的锥形开口探入集液室内,集液室底部开有液相出口,气相出口导管通过进料室从上部探入到圆柱内筒内腔中,进料室向下开口与圆柱内筒的内腔连通,圆柱内筒与气相出口导管间的环形空间装有导向叶片,圆柱内筒上开有液滴收集孔或收集缝,进料室的一侧开有多相流体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多项流体入口还可以设计成切入式或蜗壳式,切入式或蜗壳式的夹套式气液旋流分离器,无导流叶片和进料室,多相流体入口直接从圆柱内筒顶端一侧接入气液旋流分离装置的圆柱内筒内。
经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内筒与外筒的间隙不小于10mm,圆柱内筒上的开孔率范围(开孔面积与气液旋流器圆柱内筒截面积之比)为0.5%~10%,液滴收集缝的宽度范围在1mm至20mm;液滴收集孔直径范围也在1mm至20mm之间。
本实用新型气液旋流分离器可在圆柱内筒的液滴收集缝可以是直缝,如图7、8所示,同一轴线位置开缝数量可以不少于1条,即缝隙之间可实现同向对接或者错开式。周向也可视工艺条件适当调节开缝数量。总体开缝大小、数量和位置随夹带液量和两相流的流量不同而不同,在含液浓度高,液滴尺寸小而气流流速低处开缝分布偏多,反之偏少。
本实用新型气液旋流分离器的圆柱内筒还可上开有液滴收集孔,如图9所示。
液滴收集缝开口方向可以垂直于内筒的内外表面,走向与旋流气流的方向垂直;液滴收集缝的开口方向还与圆柱内筒的内外表面的垂线方向成0°~90°的夹角;液滴收集缝的开口走向与旋流气流的方向也可以0°~90°的夹角。液滴收集缝的形状和位置是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布置的。
本实用新型气液旋流分离器可在圆柱内筒沿周向开切向液滴收集缝(如图10、11),采用渐扩的形式,缝隙小端宽度d不小于1mm,角度α可从0°~90°变化,缝隙沿周向可以均匀的或不均匀分布,沿轴线方向可以分布多个层面,各个层面的液滴收集缝开设数量可以不同,同时沿轴线方向层面的开设范围在圆柱内筒总长的0.2~0.8倍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在内筒的圆柱面上开螺旋缝,在垂直于圆柱内筒的曲面上,沿周向开螺旋式缝隙、如图12、13所示,其螺旋方向可以根据气流流动方向和物料性质进行匹配,螺旋升角在0°~60°变动,相邻两螺旋缝的轴向间距也可以适当的变化,螺旋缝的开设范围在圆柱内筒总长的0.2~0.8倍范围内。
由于内筒与外筒形成一个气体滞止区,分离的液滴通过收集缝隙导向外筒,外筒主要功能是将内筒分离的液滴及时收集,避免气体的反混夹带,故外筒不必一定做成圆柱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成圆筒状或非圆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4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