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软化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8811.5 | 申请日: | 2010-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7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国;夏鹏;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宁市机械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1B1/04 | 分类号: | C11B1/04 |
代理公司: | 济宁众城专利事务所 37106 | 代理人: | 李效宁 |
地址: | 272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软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筒软化锅,是应用在植物油加工领域制油的预处理工段,对油料进行软化调质。
背景技术:
目前,油料的软化设备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类为立式软化锅,该类型设备由于动力消耗高、处理量小、制造及维修复杂、存在死角等问题,已不为大中型油脂企业所采用;第二类为卧式软化锅,该类型设备以动力消耗低、处理量大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该类设备许多问题,主要缺点:(1)由于加热管为类似鼠笼式结构,加热管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加热管两端与盘管焊接处应力集中,导致焊口经常开焊,并且开焊部位均为难以焊接的部位,蒸汽及冷凝水从裂缝处流出,造成软化效果差,须经常停车维修。(2)由于结构原因,造成旋转接头与设备的同心度不易保证,导致旋转接头处经常漏水、漏汽,密封环磨损严重,须经常更换石墨密封环,影响正常生产,给企业造成浪费。(3)加热管内的冷凝水排出不畅,导致加热管温度降低,软化效果下降。(4)生产时加热管内的空气无法排出,空气被封闭在加热管内,由于空气的传热效果差,从而影响换热管的传热效率。(5)加热管内,蒸汽和冷凝水从高端到低端同方向流动,蒸汽的潜热得不到充分利用。(6)料由出料口自由流出,料位无法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滚筒软化锅,解决现有卧式软化锅存在的加热管开焊、旋转接头漏水漏汽、加热管内空气无法排出、冷凝水排出不畅、料位无法控制等问题,提高加热管传热效率,降低故障率,提高油料的软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在筒体内排列若干加热管,筒体低端有固定管板、汽室和回水集罐,加热管低端与固定管板固定连接,回水集罐处于筒体低端中心,固定管板与筒体低端端面之间的外环面形成汽室,回水集罐外侧连接旋转接头,筒体高端端面封有浮动支承板,浮动支承板上对应加热管设置浮动端套管,加热管的高端对应插在浮动端套管内孔中。加热管与浮动端套管有间隙,加热管受热膨胀时可自由伸长,从而消除了因热膨胀而引起的对加热管及其焊缝的损伤。
有进汽管焊接在回水集罐的封头上,进汽管与旋转接头密封对接,有出水管与旋转接头固定连接并穿过进汽管内孔进入回水集罐,蒸汽的进入和回水的排出,由同一个旋转接头完成。老式卧式软化锅旋转接头漏水、漏汽及密封环磨损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安装时旋转接头、软化锅进汽管、软化锅三者不同心,造成旋转接头内双转动体使石墨密封环不平衡磨损而漏水、漏气。本实用新型把进汽管焊接在回水集罐的封头上,缩短了进汽管的长度,增强了进汽管刚度,焊接时能有效保证进汽管与软化锅的同心度;同时改变冷凝水排出方式,使出水管由原来的旋转改为静止,这样就使得旋转接头内双管转动改为单管转动,从而降低了旋转接头近一半故障率,有效解决了旋转接头漏汽、漏水问题。加热管内,蒸汽由低端向高端推进,冷凝水由高端向低端流动,蒸汽潜热得到充分利用。
出水管内侧端深入回水集罐底部形成虹吸管。老式卧式软化锅由于受结构和旋转接头的限制,冷凝水只有超过设备中心以上时才会排出,这样就使软化锅一半加热管内积存冷凝水。加热管与油料换热部位主要为中下部列管,由于管内冷凝水的积存,使得管壁温度不高,影响油料升温,从而影响油料的软化效果,降低了蒸汽利用率。本实用新型冷凝水排出采用虹吸排水装置,汽室可以被隔板分成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冷凝水通过自身重力作用,随着筒体旋转到一定高度,都能从中心流到低端汽室的回水集罐中,在汽室内外压差作用下,通过旋转接头内的虹吸管连续排出,流入疏水系统中。
筒体高端固定排气集圈,加热管高端用排气软管与排气集圈相连,排气集圈上加装排气阀。老式卧式软化锅工作时,加热管内会存有一定量的空气,这些空气无法排出,直接影响加热管的传热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排气阀只排空气而不排蒸汽,这样就可及时地将加热管中的空气排出,提高传热效率。
筒体低端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卸料槽,卸料槽为沿筒体半径方向的双筒溢流槽,卸料槽与筒体之间设置连接垫块。只有当料位高于料槽双筒时,料才能从两个卸料筒溢流而出,调节卸料槽与筒体连接垫块厚度,可以调节料槽在筒体内的高度,从而达到调节料位高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老式卧式软化锅加热管开焊、旋转接头漏水漏汽、加热管内空气无法排出、冷凝水排出不畅、料位无法控制等问题,提高了蒸汽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蒸汽潜热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卸料槽布置在筒体上的位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宁市机械设计研究院,未经济宁市机械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8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抛光垫片组合物与制造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地埋蒸发式地源热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