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投影机电脑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8943.8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9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程抒一;杨波;窦晓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投影机 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脑。
背景技术
投影机以其大屏幕,高画质的特点,成为了商务活动的得力助手。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作为商务办公设备的投影机因其开阔的视野,越来越大众化、家庭化。传统的投影机应用需要将投影机连接在计算机,需要用户同时具备投影机和计算机才能使用投影,很不方便。而且投影机和计算机连接时,通常采用信号线连接,当投影机和计算机的距离比较远时,还存在连接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投影机电脑,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微型投影机电脑,包括一适用于便携式电脑的微型处理器系统,以及一便携式电脑外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投影系统,所述投影系统位于所述便携式电脑外壳内部,并且所述投影系统连接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的视频信号输出接口。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投影系统将便携式电脑的显示画面投放到外界的屏幕上。屏幕可以是墙,或者其他物体。屏幕的大小,不受便携式电脑的限定。通过一个体积很小的嵌入到便携式电脑的投影系统可以显示出尺寸很大的画面。可以在满足人们对大屏幕尺寸要求的同时,携带和使用及其方便。内置投影系统后的便携式电脑,其微型处理器系统可以不连接显示器,以通过省略显示器的方式,简化系统。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的视频信号输出接口还连接一尺寸小于3寸的显示器,以减小体积。另外还可以在无法投影的情况下,使用显示器显示。
所述便携式电脑外壳的一侧设有一凹槽,所述投影系统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射面朝向前方。
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便携式电脑外壳是笔记本电脑的外壳。所述微型处理器系统也可以是掌上电脑(PDA)的微型处理器系统,所述便携式电脑外壳是掌上电脑的外壳。
所述投影系统包括一投影光源,所述投影光源采用激光光源,包括红色激光光源、绿色激光光源、蓝色激光光源。用于产生红、绿、蓝三色光。
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一光调制器,所述光调制器采用硅基液晶(LCOS)。以减小体积,降低能耗。
所述投影系统还包括一光束整形器,所述光束整形器为一复眼透镜,所述复眼透镜的表面有以矩阵形式排列的透镜体,所述光束整形器位于投影光源与物镜之间。以使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发散,并转换成光调制器的有效区域的形状。
所述光调制器与所述投影系统的投射透镜组件之间,存在用于固定所述光调制器的结构物,该结构物与所述光调制器的接触面形成开口面,并且该结构物与所述光调制器的接触面涂有暗红色粗糙涂层。暗红色粗糙涂层吸收绿光、蓝光,可以削弱屏幕周围形成的蓝色光晕。
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投影系统内置在便携式电脑外壳中,既节省了繁琐的外部信号线的连接,也可以省去显示屏的显示,实现便携式电脑直接投影显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系统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微型投影机电脑,包括适用于便携式电脑的微型处理器系统,以及便携式电脑外壳1,还包括投影系统2,位于便携式电脑外壳1内部,并且投影系统2连接微型处理器系统的视频信号输出接口。微型处理器系统可以不连接显示器11,以通过省略显示器11的方式,简化系统。通过投影系统2的投影,实现微型投影机电脑的显示、投影功能。微型处理器系统的视频信号输出接口还连接一尺寸小于3寸的显示器11,以减小体积。便携式电脑外壳1的一侧设有凹槽,投影系统位于凹槽内,投影系统的投射面朝向前方。微型处理器系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的微型处理器系统,便携式电脑外壳1是笔记本电脑的外壳。如图1所示,微型处理器系统也可以是掌上电脑(PDA)的微型处理器系统,便携式电脑外壳1是掌上电脑的外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89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验多视角采集系统的同步性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数码打样校色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