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个人医疗服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9120.7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8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晁彦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晁彦公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M11/00;A61B5/0205;A61B5/0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诗琼 |
地址: | 10001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个人 医疗 服务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供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人使用的个人医疗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诊断和治疗中,心电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反映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方面的信息。在各类医疗机构中,医护人员会采用多重心电图采集方法。
这些方法主要分为四大类:院内固定心电图监护仪、Holter系统、电话心电图、手机心电远程监护。
其中较传统的心电图采集方法就是院内固定心电图。此类监护仪功能较齐全,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全面的心电图信息。但是,此类监护仪体积较大,无法随患者的空间变化而提供实时连续的心电图记录和显示。
Holter系统是在病人身上携带一个心电图记录装置,在此系统中可以采集和回放患者的心电图信息。在使用后,患者自行将Holter携带式记录盒送至医院,由专业医疗人员对之前采集到的心电图信息进行分析。
电话心电图是利用病人随身携带的监护仪记录某一时间段内的患者心电图信息。利用固定电信网络将收集到的心电图信息传输到某一医疗机构,在此机构中,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此类监护比较前两种心电图采集技术可以获取实时的信息,但患者的活动范围会因固定电信网络的范围受到有一定限制。
手机心电远程监护较前3种技术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它将心电监护技术与无线通讯技术相结合,将前端采集到的心电信息加以处理分析,通过蓝牙、Wi-Fi、电信网络等途径将处理后的信息发送至服务中心。这样大大降低了患者在监护期间活动范围的限制,既可移动实时监护,又可长期连续监护。同时可采用GPRS定位系统,确定病患发病地点,便于及时救治。但手机心电监护服务对于无线传输的技术参数要求较高,需要选择适当的无线技术应用到此项目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对能够“随人、随时、随地”对亚健康人群和慢性病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病人身体异常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和预测的个人医疗服务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一种个人医疗服务系统,包括护理终端、互联网、运营中心服务集器以及医生工作站,内嵌HRV分析模块的护理终端通过无线运营商网络传输到手机、家用电脑并最终传输到互联网,医生工作站和运营中心服务集器也分别与互联网相联接。所述护理终端通过导联收集心脏的异常,通过AGPS发送至服务中心。所述护理终端可对身体异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如出现异常,终端会自动预警,通知服务中心以及病人家属.
由于本实用新型个人医疗服务系统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实时分析技术和GPRS/3G等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了动态心电监护的实时检测和数据传输,紧急状况可实现GPRS定位挽救患者生命;可实现3G的远程医疗会诊,对患者进行远程监护和日常护理等咨询指导,解决了远程或移动环境下身体生命体征监护的难题;内嵌HRV分析模块,实现了对心血管疾病病发的及时预测,为移动使用者提供了安全性更高的保护措施,并在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应用价值。综上,本实用新型个人医疗服务系统具有可“随人、随时、随地”对身体异常生命体征进行监护和预测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该实用新型所述个人医疗服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个人医疗服务系统,包括护理终端1、互联网2、运营中心服务集器3以及医生工作站4,内嵌HRV分析模块的护理终端1通过无线运营商网络7传输到手机5、家用电脑6并最终传输到互联网2,医生工作站4和运营中心服务集器3也分别与互联网2相联接。所述护理终端1通过导联收集心脏的异常,通过AGPS发送至运营中心服务集器3。所述护理终端1可对身体异常生命体征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检测,如出现异常,终端会自动预警,通知服务中心以及病人家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晁彦公,未经晁彦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91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指纹识别功能的手机
- 下一篇:带有安全系统的物联网网络架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