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电源系统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9492.X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0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袁德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G05F1/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32 | 代理人: | 周惠来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系统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光伏电源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使用较多的光伏电源系统结构采用的是多个光伏阵列串联连接的形式。这些光伏阵列与一并网逆变器相连接,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最后,并网逆变器与电网母线相连接。然而,采用这种形式的光伏电源系统结构中,光伏阵列相互之间为串联连接,如果其中一光伏阵列发生故障,则会影响整个光伏电源系统结构的功效。
另一种连接方式为:每一光伏阵列与一并网逆变器相连接,然后所有光伏阵列的逆变器再并联起来,连接到电网母线中。光伏阵列采用这种方式连接,使用较多的并网逆变器,需要较高的成本。
第三种连接方式中,所有光伏阵列串联起来连接,每一光伏阵列与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单元和DC/DC(Direct Current,直流转直流)变换单元相连接。最后在通过并网逆变器连接到电网母线上。这种连接方式中,一旦某一光伏阵列损坏,则会影响整个光伏电源系统结构的功效。同时,由于多个光伏阵列串联,在阵列上会产生较高的电压,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光伏电源系统结构,其能够实现根据需要在线扩容、灵活性高、降低成本等特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电源系统结构,包括若干光伏阵列、若干控制模块、以及一并网逆变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一MPPT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进行跟踪扫描,确定其最大功率工作点;
一DC/DC变换单元,用于将所述光伏阵列的电压升高并输出至所述并网逆变模块;
每一控制模块与每一光伏阵列相连接,用以控制每一光伏阵列,所述控制模块相互之间并联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光伏阵列通过与其相对应的控制模块与所述并网逆变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每一控制模块通过光伏直流母线与所述并网逆变模块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并网逆变模块与电网母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并网逆变模块的输入电压为250V~820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所述光伏电源系统结构及其方法能够根据需要扩容。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所述光伏阵列和所述控制模块,用以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且,所述光伏电源系统结构采用所述MPPT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光伏阵列,能够实现最优最大功率跟踪控制,在任何状态均可获得最大的转换效率,能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缩短了维护时间,增强了使用的灵活性。使用一个并网逆变模块,为多个光伏阵列进行逆变,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源系统结构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源系统结构的较佳实施方式中包括若干光伏阵列10、与每一光伏阵列10相互连接的控制模块20、以及一与每一控制模块20相互连接的并网逆变模块30。
所述控制模块20包括一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单元和一DC/DC(Direct Current,直流转直流)变换单元。所述MPPT控制单元对所述光伏阵列10的最大功率进行跟踪扫描,确定其最大功率工作点。所述DC/DC变换单元能够将所述光伏阵列10的电压升高,并且输入给所述并网逆变模块30。每一控制模块20通过光伏直流母线与所述并网逆变模块30相互连接,实现电能的传输。
所述并网逆变模块30将输入的直流电转换成为交流电,然后输送到电网母线中。在本实用新型光伏电源系统结构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阵列10的电压为20V~60V,通过所述DC/DC变换单元之后,电压升高为250V~820V之间。
所述光伏阵列10相互之间并联连接,独立工作。如若某一光伏阵列10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其他的光伏阵列10工作。每一光伏阵列10与所述控制模块20相互连接,使得所述光伏阵列10能够有最大功率输出。
每一控制模块20安装在每一光伏阵列10的后端,体积小巧。所述光伏电源系统结构使用一个并网逆变模块30,为多个光伏阵列10进行逆变,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合兴加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9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泄放装置的回馈系统
- 下一篇:作为食欲肽拮抗剂的吡咯烷-3-基甲基-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