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闭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9672.8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渡部究;明石浩业;森下贤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闭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冰箱冷柜等的制冷循环系统装置中使用的密闭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家用冰箱冷柜、自动售货机、空调等的制冷循环系统装置中使用的密闭型压缩机要求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因此,在现有技术的密闭型压缩机中,通过改善供油通路、将润滑油更可靠地向活塞上部喷出、供给,使效率和可靠性得到了改善。这样的密闭型压缩机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065236号公报中公开。
下面边参照附图边对现有技术的密闭型压缩机进行说明。图8是现有技术的密闭型压缩机的纵截面图。图9是图8所示的密闭型压缩机的上部放大后的截面图。
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2收容有电动机构5、压缩机构6和润滑油7。电动机构5具有定子3和内置有永久磁铁的转子4。电动机构5通过逆变器驱动控制装置(图中未显示)以包含不到工业电源频率的转数的多个运转频率来驱动。压缩机构6通过电动机构5来驱动。润滑油7储存在密闭容器1内的下部。另外,密闭容器1的内部空间2中充填了全球变暖系数低的自然制冷剂中具代表性的烃类制冷剂R600a(异丁烷)。
构成压缩机构6的区块15具有形成圆筒形的压缩室17的汽缸区块16和支撑曲轴8的主轴部9的主轴承部18。压缩室17内插入有能够自由往复滑动的活塞19。活塞19通过活塞销22与连接部20相连,连接部20与曲轴8的偏心轴部10连接。在压缩室17的上壁部,为了插入活塞销22,设置有半圆弧形的缺口部21。曲轴8的偏心轴部10形成在相对于主轴部9偏心的位置。在主轴部9中压入固定有电动机构5的转子4。
形成在曲轴8的供油部8a由粘性泵12、倾斜泵11、连接孔13和润滑油放出孔14构成。粘性泵12形成在曲轴8的表面,且向着轴方向螺旋状延伸。倾斜泵11形成在曲轴8的下部。倾斜泵11的一端在润滑油7中开口,另一端与粘性泵12连通。连接孔13被设置在偏心轴部10。连接孔13的一端与粘性泵12的上端连通,另一端向着密闭容器1内的空间2、向上方开口。润滑油放出孔14的一端与连接孔13连通,另一端在偏心轴部10的外周面开口。润滑油放出孔14设置在当偏心轴部10接近压缩室17时与缺口部21相对的高度位置。
接下来说明如上所述的构造的密闭型压缩机的工作方式。电动机构5的转子4使曲轴8转动,伴随着这个转动,偏心轴部10的旋转运动通过连接部20和活塞销22传给活塞19。因此,活塞19在压缩室17中进行往复运动。由此,来自制冷系统(图中未显示)的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到压缩室17内,在这里被压缩后,再次被喷出到制冷系统。接着重复这个循环。
另外伴随着曲轴8的转动,倾斜泵11内的润滑油7由于离心力被抽到上方,通过粘性泵12供给各滑动部。接着,润滑油7被抽入到设置在偏心轴部10的内周的连接孔13,从连接孔13的上端以及润滑油放出孔14沿着圆周方向放出(散布)。在连接孔13内,润滑油7因伴随偏心轴部10的转动的离心力而偏处于偏心方向。于是当活塞19处于从位于下死点附近的汽缸区块16露出的状态时,从润滑油放出孔14放出的润滑油7与半圆弧形的缺口部21冲撞,向着活塞19的上面散布出。
其结果是,在活塞19与汽缸区块16之间能够供给足够量的润滑油7。其结果是,此两者之间由于密封性高而使得容积效率上升,密闭型压缩机的效率上升。另外,通过同时且足量的供油能够减少活塞19与汽缸区块16之间的摩擦。
对于这个构造来说,像使用烃类制冷剂R600a的压缩机这样,在气筒容积变大时,需要配合汽缸区块16和活塞19的外径提高设置在曲轴8的润滑油放出孔14的位置。但是,配合活塞19的外径提高润滑油放出孔14的位置时,偏心轴部10会变大,其结果是有增大密闭容器1的必要。
另外,随着气筒容积的大容量化,压缩机构6的发热量增加,由此带来润滑油7的温度上升、润滑油7的粘度降低,使得活塞19和汽缸区块16之间的密封性变得不充分。另外,滑动部分的冷却作用也会下降,压缩机的可靠性可能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一种密闭型压缩机,其即便气筒容积较大也能让润滑油合理地向活塞的上面飞散,确保活塞和汽缸区块之间的密封性,另外因为活塞的冷却作用的提高而使得可靠性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96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