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灯连接用减震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89749.1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07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全;李书福;杨健;余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15/04 | 分类号: | F21V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2015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尤其涉及一种灯连接用减震器。
背景技术
灯作为一种照明用具,常被安装在房间或设备上,常用的连接方式为灯泡或灯管(以下简称灯)连接在灯头上,灯头通过导线或连接杆直接吊在墙上或设备上,一旦受到震动,如为导线直接进行连接的方式,由于导线容易晃动会将灯晃落下来,如果是通过连接杆连接,由于连接杆没有弹性,震动会直接传递到灯上,将灯震落,这样不但会造成灯的非正常损毁,同时万一砸到人或其它物品,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不利安全,同时对受害人及其家人的精神上也会造极大的伤害。在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1568805U,名称为《一种台灯》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台灯,他的灯体(相当于连接有灯头的灯罩)是通过灯杆直接连接在灯座上的,它有上面提到的现有的灯连接的缺点,即不防震,一旦受到震动,灯容易震坏或从灯体上脱落下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灯连接用减震器,解决了现有的灯受到震动时易震坏或掉落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灯连接用减震器,包括滑套,所述滑套内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可在所述导套内移动,所述导套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在所述减震杆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导套上,所述减震器一端连接灯头、另一端连接在需要安装灯处。灯头通过此减震器与需要安装灯的地方进行连接时,灯头与需要安灯的地方是分别连接在减震杆和导套上的,由于减震杆可在导套内移动,故有震动时,导套与减震杆会挤压或拉伸弹簧,从而通过弹簧将震动能量转变为弹性势能,起到对灯的减震作用,使灯不易被震落下来。
作为优选,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减震杆上。使弹簧、导套、减震杆三者基本同轴线,当导套与减震杆挤压或拉伸弹簧时,其周向受到弹簧的反作用力均衡,使运动方向基本沿着轴线方向,从而不易因产生偏离轴线方向的力而导致灯的偏离轴线方向的晃动。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减震杆与所述导套之间。为了克服震动时灯产生偏离减震器轴线方向的晃动,弹簧至少设置两根,且均匀分布在减震杆与导套之间。当然在对减震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为了方便起见,用一根弹簧也可以。
作为优选,在所述导套的一端上设有套档块,在所述减震杆的一端上设有的杆档块,所述弹簧抵接在所述套档块与所述杆档块之间。抵接的连接方式,弹簧安装更换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杆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滑套的横截面为圆环形,所述杆档块为所述减震杆的一端向外凸起所形成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的直径与所述导套的内径相匹配。圆形设计使减震杆在导套内易于滑动。减震杆上的圆柱体的直径与导套的内径匹配,使滑动时不易产生径向偏离而导致灯的径向晃动。
作为优选,所述套档块为圆环形挡圈,所述挡圈与所述导套之间为螺纹连接。装配方便。
作为优选,在所述导套壁上开有长条形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导套的轴向延伸,在所述减震杆上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固定杆可在所述通孔内滑动。一方面用于限制减震杆在导套内的移动距离,另一方面,对于弹簧的要求低,因为,当要求弹簧要达到某一个较高的弹性系数时,可以有两种选择,其一为直接用弹性系数大的弹簧,未震动时使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其二为用弹性系数小的弹簧,未震动时弹簧就处于压缩或伸长状态(即储能状态),此时通过此结构来限制住弹簧,使其不能处于自然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杆螺纹连接在所述灯头上,所述导套螺纹连接在灯杆连接器上。螺纹连接的方式拆装方便,通过设置灯杆连接器使本减震器与顶杆连接方便。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灯通过本减震器连接在需要安装灯的地方后,抗震效果好,不易损坏,减少了灯的非正常损坏,为用户节省了费用,不易产生因灯掉落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用户的安全感高,本使用新型就三个构件,结构简单,通过更换弹性效果不同的弹簧,就能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减震要求,通用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9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热水锅炉及其炉膛
- 下一篇:一种高效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