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栽相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0031.4 | 申请日: | 2010-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栽相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栽相框,尤其涉及一种可增加植栽使用的变化性、并同时可增加植栽照顾方便性的植栽相框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种植(小)盆栽以作为观赏之用,尤其对于现今不断在忙碌工作中穿梭、不断承受工作压力的人们而言,在住家或是工作场所种植(小)盆栽实乃一种可以帮助解压、放松心情的极佳作法,尤其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也可以清新空气,对生活环境的改善极有助益。
传统的(小)盆栽是仅单纯地在一花盆内种植植物,人们则不定时地视状况对其浇水。然而,传统的(小)盆栽并无任何使用上的变化,亦即传统的(小)盆栽仅具有让人们观赏植物的作用,稍嫌单调。
再者,人们对于(小)盆栽必须时常注意其内所剩余的水分并进行浇水,以使(小)盆栽内的植物可获得充足的水分以避免植物干枯,换言之,人们必须额外花费精神与时间去照顾(小)盆栽,对于忙碌的人们而言,常会造成照顾上的不便,实非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提高人们照顾植栽的方便性的植栽相框,包括植栽盒体以及至少一相框。
植栽盒体包括植栽容室、水容室、吸水件、至少一开口及一注水口,其中的注水口连通水容室与水容室外部,至少一开口连通植栽容室与植栽盒体外部,吸水件延伸至植栽容室与水容室;至少一相框附接于植栽盒体,且此至少一相框包括彼此附接的透明前板及后板,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明前板 与该后板可通过至少一磁铁彼此附接。
另外,该植栽盒体进一步的包括一环侧板,且上述透明板可位于该环侧板上。因此,通过相框的设计,可增加植栽使用的变化性,例如除了观赏植栽之外,同时可再放置个人喜爱的照片并观赏。
再者,上述的吸水件可通过毛细现象由水容室自动吸水至植栽容室,因此,除了可以减低植栽容室所种植植物的浇水频率而免除人们必须额外花费精神与时间去照顾植物的困扰外,另可通过吸水件以毛细现象的自动吸水设计而可避免人们以手动浇水时产生浇水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如此可让植物生长的更好,换言之,可提高人们照顾植栽的方便性。
上述的结构可再包括支撑件,其附接于植栽盒体,且支撑件可具有多种变化,例如支撑件可附接于植栽盒体的环侧板并弯折一支撑底板,或者支撑件可附接于植栽盒体的底板并包括底座及枢轴,其中的枢轴设置于底座并向上延伸,底板则具有对应枢接在枢轴的枢接部。因此,植栽盒体及其所附接的相框可被固定地或旋转地支撑,从而增加使用上的变化。
上述的吸水件可包括一中空管及一吸水线,其中的中空管延伸至植栽容室与水容室,吸水线(例如吸水棉线)置放于中空管并延伸至植栽容室与水容室。
上述的吸水件也可为呈圆柱形且具有多个孔隙的陶瓷棒,或者可为其他具有吸水功能的吸水件,例如吸水海绵(如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的吸水海绵)等。
上述的植栽盒体可包括对应于水容室与植栽盒体外部的透明板,因此,人们可通过透明板得知水容室的水位高低,以决定是否需由注水口补充水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A-A断面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不含顶板)。
图8为图7沿B-B断面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植栽相框
2 植栽盒体
20 隔板
21 植栽容室
22 水容室
23 吸水件
231 中空管
232 吸水线
233 沟槽
24 开口
25 注水口
251 前导引板
252 后导引板
26 透明板
27 环侧板
3 相框
31 透明前板
311 框架
312 透明板
32 后板
33 磁铁
4 支撑件
41 支撑底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光合成纤维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0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