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93318.2 | 申请日: | 2010-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0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黄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31403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
背景技术
在注塑模具中,一般浇口位置的选择是根据CAE分析报告与过往经验综合评估得出,为了避免一些产品注塑时的缺陷,会把浇口选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但受到产品本身结构所限,通常浇口的最佳位置正好处在滑块结构区域,即流道与浇品处于滑块上。理论上模具结构无影响脱模的倒扣,正常状态应该是产品与流道凝料一同处于公模部分由顶针顶出,但实际注塑成型后常会由于主流道较深(30-40mm)、流道侧壁不够光滑等综合原因使流道凝料粘于母模,当注塑完成,公母模打开过程中流道凝料会粘于母模部分,而由于流道凝料粘随于母模,而产品则随公模运动,因此产品与流道凝料为相对运动,在开模运动过程中常会把浇口区域产品拉伤。
解决此类问题常有的对策就是对流道侧壁抛光处理,抛光后虽然对粘母模拉伤产品现象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可提高产品合格率,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开模时,垂直流道凝料粘于母模部分,而产品随公模运动,产品与流道凝料相对运动,浇口区域产品容易被流道凝料拉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包括凸台、孔;滑块上有一个高于水平流道的凸台,凸台在滑块紧邻水平流道并靠外侧的这一部分上,凸台侧壁上有一个孔,孔与水平流道相通,且其高度小于水平流道高度。
孔的深度为5~10mm。孔为从底部到开口部高度逐渐增大的喇叭状。
有益效果
本技术是在保证浇口位置不改变,模具整体结构不变更的前提下,只对该位置滑块结构加以改进,以力学原理为支撑,从根本上解决流道凝料粘母模拉伤产品的现象,无需高要求的抛光技术,在模具设计时从结构上预防流道凝料粘母模拉伤产品问题的产生,无需返修,减少试模成本,并提高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动凝料脱离母模示意图(水平流道凝料未完全脱离孔)。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动凝料脱离母模示意图(水平流道凝料已经完全脱离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塑胶模具的滑块,包括凸台1、孔2;滑块4上有一个高于水平流道3的凸台1,凸台1在滑块4紧邻水平流道2并靠外侧的这一部分上,凸台1侧壁上有一个孔2,孔2与水平流道3相通,且其高度小于水平流道3高度。
当模具公模部分在注塑机的作用力下往公模方向移动开模时,斜导柱抽动滑块4向左滑动,在滑块4向左开始滑动初期,由于有滑块4上孔2内水平流道凝料的存在,使得水平流道凝料无法脱离滑块4,从而带动与之相连的竖直流道凝料抗拒粘母模的作用力,使流道凝料在开模动作过程中脱离母模部分,随附公模,开模时,流道凝料与产品被拉断,从而避免拉伤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嘉兴信元精密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3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脱曲柄销
- 下一篇:一种压缩机泵体组装用紧固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