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4353.6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73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夏;贺兆昌;张文丙;袁璟春;雷声媛;高红梅;法朋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23/36 | 分类号: | H01J23/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002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段 同轴 传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电真空器件领域,尤其是行波管能量传输的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行波管作为一种微波功率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雷达、通讯、电子对抗等国防和国民经济领域。在行波管内高频信号沿慢波线传输和内部的电子束进行互作用,将高频信号进行放大。连接行波管内部慢波线和管外高频信号的组件称做为输能窗,一般为同轴形式或者波导形式,在传输高频能量的同时还要保持行波管内部真空度。某k波段行波管高频输入端采用的输能窗为同轴结构,因为工作频带比较高,导致的结构尺寸小,在设计输能窗结构时为保证气密性和高频传输性能,在输能窗的外端没有采取工作频段常用的接头,无法和标准接头连接,从而不能传输高频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输能窗无法和标准接头连接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由外导体、内导体和介质支撑组成,外导体为成型有台阶的圆柱状外导体,外导体上端外部成型有外螺纹,下端外部为台阶状的输能窗,外导体中沿轴向开有台阶通孔,其中通孔的台阶位于外导体通孔中段和上、下端,外导体外套装有安装盘,外导体通孔中安装有与外导体同轴的圆柱状的介质支撑,介质支撑中沿轴向开有与外导体通孔相通的另一通孔,有内导体安装在所述介质支撑的通孔中且内导体上、下端分别伸出介质支撑位于外导体的通孔中,内导体中间为台阶,内导体上端为开口,下端为针状,内导体的台阶可抵顶在介质支撑顶部。
外导体上端的外螺纹端连接标准的K2.92接头,阻抗为50欧姆,外导体下端连接非标准件的k波段行波管的输能窗,使得输入端的驻波在工作频带24-27GHz内控制在1.6以下,满足行波管使用的要求。本实用新型同轴传输结构一端用螺钉固定在k波段行波管的输能窗进行连接,一端采用螺纹连接标准的k2.92接头,保证行波管在输入端的能量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同轴传输结构体积小,连接方便;
2、本实用新型同轴传输结构连接输能窗后冷测量驻波小,在工作频带24-27GHz内控制在1.6以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传输结构和输能窗连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同轴传输结构和输能窗冷测量的驻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包括有竖向的外导体2,外导体2为成型有台阶的圆柱状外导体,外导体2上端外部成型有外螺纹,下端外部为台阶状的输能窗,外导体2中沿轴向开有台阶通孔,其中通孔的台阶位于外导体2通孔中段和上、下端,外导体2外套有安装盘4,外导体2通孔中安装有与外导体2同轴的圆柱状的介质支撑3,介质支撑3中沿轴向开有与外导体2通孔相通的另一通孔,有内导体1安装在介质支撑3的通孔中且内导体1上、下端分别伸出介质支撑3位于外导体2的通孔中,内导体1中间为台阶,内导体1上端为开口,下端为针状,内导体1的台阶可抵顶在介质支撑3顶部。外导体2材料为黄铜,需镀金处理;内导体1材料为铍青铜,需镀金处理;介质支撑3材料为聚四氟乙烯。内导体1需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强度HRC50-55。
如图2所示。将内导体穿入介质支撑的孔中,到达内导体的台阶处,将两者一并放入到外导体的孔中,同轴传输结构就组装完成了。同轴传输结构和k波段行波管的输能窗进行连接,同轴传输结构的外导体2下部的安装盘4中孔通过3个螺钉5固定在输能窗6下侧的圆盘7,使得同轴传输结构和输能窗固定在一起,形成一整体。
具体制造步骤及参数为:
一种k波段同轴传输结构,由外导体、内导体和介质支撑组成。
1、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模拟,模拟出同轴传输结构的微波传输方面的内导体外径、外导体内径和介质支撑的尺寸。
2、根据计算的尺寸结合连接情况形成外导体的结构,如图1中(2)所示,为不规则圆柱状,一端为螺纹结构,符合标准的k2.92连接,下部有圆盘状用来和输能窗进行固定,另一端外部为台阶状连接输能窗,内部有孔且孔径在长度方向上不同,外导体材料为黄铜,加工结束后进行镀金处理。
3、根据计算的尺寸形成内导体的结构,如图1中(1)所示,为细长杆状,一端为开孔结构符合标准k2.92连接,一端为针状,外径方向上尺寸不一,有一台阶,内导体材料为铍青铜,加工结束后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强度HRC50-55,然后进行镀金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未经安徽华东光电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435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拆卸式电子节能管
- 下一篇:加热装置和用于制造加热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