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内非金属集配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4495.2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骆伟;王爱军;周光华;杨萍萍;付蕾;朱泽民;张岩辉;宁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田 出水 处理 沉降 非金属 集配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集配水装置,是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内非金属集配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采出水处理过程中,沉降罐内的液面总是上下波动的,这样就使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内的集水管和配水管处在腐蚀环境较强湿气环境中,极易造成集水管和配水管被腐蚀,集水管和配水管的使用寿命远小于沉降罐的使用寿命,常常小于5年,由于集水管和配水管在沉降罐体内,因此存在更换集水管和配水管费时费力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内非金属集配水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集水管和配水管的使用寿命短而造成的更换集水管和配水管费时费力和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油田采出水处理沉降罐内非金属集配水装置,包括沉降罐体、中心筒体、中心管、低进水横管、进水立管、配水室、集水装置、配水装置、高出水横管、配水箱和沉降罐外出水立管;中心筒体的下端固定安装在沉降罐体的底部,中心筒体的上端通过法兰与中心管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中心管的下部固定安装有配水室,在配水室上固定安装有通气管,在沉降罐体外侧上部固定安装有配水箱,中心管和配水箱通过高出水横管相连通,配水箱的底部安装有与配水箱内部相连通的沉降罐外出水立管;低进水横管的左端与进水立管的下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在配水室上有进水孔,进水立管的上端安装在配水室的进水孔内并与配水室内部相连通,在配水室上有至少两个的出水孔,至少两个的配水装置的进水端分别固定安装在配水室的出水孔内,至少两个的配水装置通过上支撑架固定安装在中心筒体上,在中心筒体的下部有至少两个的进水孔,至少两个的集水装置的出水端固定安装在中心筒体的进水孔内,至少两个的集水装置通过下支撑架与沉降罐底固定安装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每个配水装置均可包括配水主支管、配水分支管、小配水室和配水次分支管;配水主支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在配水室的出水孔内,配水主支管的出水端分别与两个配水分支管的进水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互连通,在两个小配水室上分别有进水孔和至少两个的出水孔,两个配水分支管的出水端分别与两个小配水室的进水孔相连通,至少两个的配水次分支管的进水端分别与小配水室上的出水孔相连通,在配水次分支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开口朝上的配水喇叭管;每个集水装置均包括集水主支管、集水分支管、集水室和集水次分支管;集水主支管的出水端固定安装在中心筒体的进水孔内,集水主支管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集水分支管的出水端固定安装在一起并相互连通,在两个小集水室上分别有出水孔和至少两个的进水孔,两个集水分支管的进水端分别与两个小集水室的出水孔相连通,至少两个的集水次分支管的出水端分别与小配水室上的进水孔相连通,在集水次分支管的进水端安装有开口朝下的集水喇叭管。
上述配水主支管、配水分支管、小配水室、配水次分支管、集水主支管、集水分支管、集水室、集水次分支管均可采用非金属材料。
上述非金属材料可采用玻璃钢或聚砜管或钢骨架塑料复合管。
上述低进水横管可通过支撑架与沉降罐底固定安装在一起。
上述低进水横管和进水立管之间可通过弯头固定安装在一起,进水立管的上端依序固定安装有弯头和水平管,水平管的出水端安装在配水室的进水孔内并与配水室内部相连通。
上述低进水横管、进水立管、高出水横管和沉降罐外出水立管可采用玻璃钢或聚砜管或钢骨架塑料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集水管和配水管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集水管和配水管的使用成本和维修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配水装置与配水室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中集水装置与配水室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44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湿制程剥膜废料处理装置
- 下一篇:方头棒球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