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篮球鞋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5049.3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31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吴荣光;张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荣光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A43B7/20;A43B7/22;A43B23/04;A43B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篮球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篮球鞋。
背景技术
运动鞋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为足部提供良好的稳定性,从而避免足踝在运动中受伤。足踝部的解剖结构如图1所示,由踝骨(也称距骨)10、跟骨20以及胫骨30、腓骨40和足部骨骼50结合形成的,踝骨10的上端位于由胫骨30下端和腓骨40下端形成的关节窝里,踝骨10的下端与跟骨20连接,这种独特构造使得足踝成为一个很稳定的关节结构。足部骨骼50的结构如图2所示,每一根脚趾部均由若干块趾骨和一块跖骨三部分组成,以大脚趾部为例,由远端趾骨51、近端趾骨52和第一跖骨53组成,同理,食趾、中趾、无名趾和小趾均由若干块趾骨和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跖骨54、55、56和57组成,第一、第二和第三楔骨58、59和60分别与舟骨61和骰骨62组成关节,舟骨61和骰骨62再与踝骨10和跟骨20组成踝关节。足踝部要承受走路时1.5倍的体重和跑步时的8倍体重,在剧烈运动过程中,由于运动条件多变性,会破坏足踝的这种稳定结构,最终可能导致足部运动损伤。
不同的运动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足踝受到的冲击也不尽相同,在剧烈对抗性中,需要加强对足踝的保护,因此,市场上针对不同的运动都有专门的运动鞋与之相配套使用。对于篮球运动而言,较之其他运动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篮球运动要求足部运动灵活性,不妨碍前脚掌跖趾关节的灵活性,现有的篮球鞋一方面对足踝的保护不够,另一方面运动的灵活性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加强对足踝保护的同时,增强运动灵活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篮球鞋,包括鞋底和与鞋底连接的鞋帮,所述鞋帮上缝制有皮革材料的承力条,所述承力条由前、后两部分连接组成,前部承力条呈半环状,围绕鞋帮的前头以及内、外腰与鞋底的交界处设置,后部承力条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鞋帮后跟的左、右外侧面上,左、右后部承力条分别呈空心三角形状,空心部分别与穿着后足部的内、外踝相对。
在上述方案中,鞋帮后跟的左、右侧面分别内置有TPU支撑片,所述TPU支撑片围绕鞋帮后跟领口设置,且位于鞋帮后跟领口下方1-2cm,TPU支撑片的宽度为2-4c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TPU支撑片的前端从鞋帮后跟内向斜前上方穿出形成伸出部,该伸出部上设有鞋带孔。
在上述方案中,鞋帮后跟上设有提鞋带,所述提鞋带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后部承力条的后端点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鞋帮外腰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一条稳定带,该稳定带的自由端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在鞋帮内腰部的外侧面上,且该稳定带固定后包覆穿着后足部前脚掌的骰骨、舟骨、第一、二、三楔骨以及五个跖骨近端点所对应的区域。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稳定带的宽度为4-6c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承力条的宽度为2cm。
本实用新型,在篮球鞋鞋帮上缝制有皮革材料的承力条,前部承力条围绕鞋帮的前头以及内、外腰与鞋底的交界处设置,左、右后部承力条分别呈空心三角形状,空心部与穿着后足部的内、外踝相对,因此,对足踝以及跟腱形成立体保护,能保持足踝的稳定性,避免运动时足踝受伤。
另外,鞋帮外腰部的外侧面上设有一条稳定带,该稳定带的自由端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在鞋帮内腰部的外侧面上,且该稳定带固定后包覆穿着后足部前脚掌的骰骨、舟骨、第一、二、三楔骨以及五个跖骨近端点所对应的区域,从而在加强对足踝立体保护的同时,增强了足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足踝部的解剖结构示意图;
图2为足部骨骼解剖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篮球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篮球鞋的后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篮球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详细的说明。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篮球鞋包括鞋底1和连接在鞋底1上的鞋帮2,鞋帮2上缝制有皮革材料的承力条3,承力条3的宽度为2cm,承力条3由前、后两部分连接组成,前部承力条31呈半环状,围绕鞋帮2的前头21以及内、外腰22、23与鞋底1的交界处设置,后部承力条32包括左、右两部分,分别设置在鞋帮后跟24的左、右外侧面上,左、右后部承力条分别呈空心三角形状,空心部33与穿着后足部的内、外踝相对。鞋帮后跟24上设有提鞋带25,所述提鞋带25的两端分别与左、右后部承力条的后端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荣光,未经吴荣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5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创意台灯
- 下一篇: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