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汽车胎压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5673.3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伍宗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伍宗仁 |
主分类号: | B60C23/04 | 分类号: | B60C2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胡朝阳;孙洁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汽车 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设置于汽车轮胎外部测量轮胎内部气压的传感器。
背景技术
现在大多数的高气压汽车轮胎由内胎外胎构成,轮胎传感器安装在轮胎外侧的气嘴上。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内的环境十分恶劣,同时承受高气压、大离心力、高温、大湿度、强振动和灰尘等。轮胎传感器要实时检测胎压和胎温,对轮胎漏气、低气压、高气压和高温进行预警,从而达到预防爆胎,保障行车安全和经济行车。现有传感器虽然能测量轮胎的参数,但在对轮胎气压进行调整时,需要拆下传感器才能对轮胎充气和放气。胎内气压高达12BAR时,传感器会存在慢漏气的现象。同时现有传感器密封不严,含有水份的高压空气接触传感器内的电子元件,电子元件易出现了氧化、漏电等现象,导致传感器不能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解决现有传感器充、放气操作复杂,密封不严的问题,提出一种安装在轮胎外侧气嘴上的,密封严密,无需拆卸即能对轮胎进行充、放气的传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外置式汽车胎压传感器,包括印刷电路板,设在印刷电路板一侧面的传感探头和传感信号处理及发射电路,内置空气导孔的内壳,密封固定在内壳一侧的能与轮胎气嘴接合的连接管,密封固定在内壳另一侧的带密封顶针的充气嘴;所述空气导孔导通连接管内腔和充气嘴内腔,传感探头与空气导孔之间设有检测孔;传感探头与检测孔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所述内壳向连接管内腔方向伸出一个用以在连接管接合轮胎气嘴时按启轮胎气嘴密封顶针的顶杆;所述内壳外面还罩有一层闭合的外壳,该外壳内侧设有向传感器供电的电池。
所述充气嘴有圆柱状接合部伸入内壳内部,接合部与内壳采用螺纹连接,接合部的端面与内壳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顶杆为管状结构,其中心的空腔与所述空气导孔连通,顶杆伸朝向连接管的端部开有通气槽。
所述印刷电路板被螺丝紧固在内壳中,在印刷电路板背离传感探头的侧面以及印刷电路板侧边与内壳侧壁的接合处之间灌注密封胶。
所述传感信号处理及发射电路上刷有防水油。
所述连接管内表面设有与轮胎气嘴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
所述连接管采用铜材,所述内壳采用塑料,内壳通过注塑成型与连接管连接。
所述连接管上设有紧固轮胎气嘴的螺丝孔。
所述外壳包括上壳和下壳,上、下壳采用螺丝连接;所述下壳包含电池舱,电池仓外侧设有方便更换电池的电池舱盖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无需从轮胎外侧气嘴上拆卸,即能对轮胎进行充、放气,采用多道防护层,有效地实现防尘防水防潮的效果,确保产品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准确反映轮胎参数,保障了行车安全和经济行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壳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内壳装配外观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A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B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外置式汽车胎压传感器,包括印刷电路板1,设在印刷电路板一侧面的传感探头2和传感信号处理及发射电路,内置空气导孔11的内壳3,密封固定在内壳一侧的能与轮胎气嘴接合的连接管4,密封固定在内壳另一侧的带密封顶针20的充气嘴5;所述空气导孔导通连接管内腔和充气嘴内腔,传感探头与空气导孔之间设有检测孔6;传感探头与检测孔端面之间设有密封垫7;所述内壳向连接管内腔方向伸出一个用以在连接管接合轮胎气嘴时按启轮胎气嘴密封顶针的顶杆8;所述内壳外面还罩有一层闭合的外壳,该外壳内侧设有向传感器供电的电池10。参看图5,当连接管4与轮胎气嘴接合时,顶杆8按下轮胎气嘴的密封顶针,轮胎内的空气经空气导孔11流入充气嘴5,充气嘴端部的密封顶针20呈密封状态,空气导孔11与轮胎内部为同等压力,传感探头2通过检测孔6探测轮胎内部的压力。当需要减小轮胎内部压力时,只需按下充气嘴5上的密封顶针20,轮胎内的气体就会泄放;当需要增加胎压时,通过充气嘴5向轮胎充气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伍宗仁,未经伍宗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5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