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保温振荡式血小板专用输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95842.3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20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亚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亚彬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B01F1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5600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温 振荡 血小板 专用 输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输血装置,具体为一种保温振荡式血小板专用输血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或提高治疗效果,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医生会给病人输入血小板。然而血小板具有易聚集的特点,在采血、分离、保存、短途(血库至病房)运输、输血等各个环节都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其具体要求为:贮存温度保持在22℃±2℃,并保持振荡以防止血小板聚集。
目前,血小板的采集、分离、保存等都有较完善的手段和较先进的方法,但在短途运输、输血环节仍采用较原始的人工方法:如在血小板短途运输中,为防止血小板聚集,靠护士用手平托血袋边走边不停的摇动血袋,但人体温度可直接传入血袋,易导致温度明显变化;在输血过程中,需要病人家属不停地震荡血袋防止聚集凝块;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亦无法保持22℃±2℃恒温效果。目前在采血、分离、保存等环节的专用设备均具有恒温及振荡功能,但血小板的短途运输和输血环节没有相应的恒温及振荡专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血小板在短途运输和输血环节没有相应装置导致无法对血小板进行保温和振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保温振荡式血小板专用输血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保温振荡式血小板专用输血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上部带有吊环的盒体,盒体左右两侧之间穿有转轴,转轴上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放置有其内装有血小板袋的保温袋,转轴左右两侧竖直固定有摇杆,摇杆下端固定有与电池串接的激磁线圈,电池放置在与摇杆固定的电池盒内,激磁线圈下方设有与盒体固定且与激磁线圈磁极相对应的永久磁铁。当需要对血小板袋短途运输时,电池与激磁线圈接通,然后推动摇杆晃动,这时当激磁线圈摆动至下端时,由于与永久磁铁磁极相同,相互排斥,摇杆不停的晃动,从而带动支撑架、保温袋及其内的血小板袋不停振荡;而且输血时,将盒体的吊环悬挂,保证了输血时血小板袋的不停振荡;同时保温袋对血小板起到了保温的作用。
电池盒下端固定有螺杆,螺杆下部拧有配重块,当对血小板进行短途运输和输血时,可根据血小板的重量来调节配重块的重量及其上下高度,从而保证血小板较好的振荡频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靠,克服了现有血小板在短途运输和输血环节没有相应装置导致无法对血小板进行保温和振荡的问题,消除因人为因素导致血小板聚集现象的同时防止人体温度传入改变血小板温度,同时又减轻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劳动强度,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创造了条件,具有耗能小、操作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摇杆处的侧视示意图。
图中:1-吊环,2-盒体,3-转轴,4-支撑架,5-血小板袋,6-保温袋,7-摇杆,8-激磁线圈,9-永久磁铁,10-电池,11-电池盒,12-螺杆,13-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保温振荡式血小板专用输血装置,包括上端开口且上部带有吊环1的盒体2,盒体2左右两侧之间穿有转轴3,转轴3上固定有支撑架4,支撑架4上放置有其内装有血小板袋5的保温袋6,转轴3左右两侧竖直固定有摇杆7,摇杆7下端固定有与电池10串接的激磁线圈8,电池10放置在与摇杆7固定的电池盒11内,激磁线圈8下方设有与盒体2固定且与激磁线圈8磁极相对应的永久磁铁9。电池盒11下端固定有螺杆12,螺杆12下部拧有配重块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亚彬,未经陈亚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58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体固定式输液器
- 下一篇:智能闭环识别复位反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