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9485.8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31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登瑞;王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23/20 | 分类号: | G05D23/2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性 模块化 芯片 温度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军用电子设备通常工作在-55℃到60℃的宽温环境中,而芯片的工作温度一般为-10℃到80℃。一方面,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芯片的温度也不断升高,导致芯片的性能急剧下降,甚至失效。另一方面,环境温度过低,也会导致芯片无法正常启动。通过芯片温度控制装置可以实现对芯片的温度进行控制。
目前,国内现有的芯片温度控制系统多由微处理器、温度传感器、散热单元、加热单元构成。微处理器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芯片温度值与给定温度值进行比较后,发出指令控制散热单元或加热单元动作,从而使芯片工作在一个允许的温度范围内。然而,微处理器集成电路对电流冲击、电磁、温度等使用条件较敏感,产品在恶劣的使用条件下可靠性不够高。此外,通常的温控系统使用的加热单元多为尺寸较厚的半导体加热板,安装在印制板上芯片及散热器的另一侧,通过接触芯片的引脚将热量传递给芯片。由于半导体加热板和芯片及散热器分布于印制板的两侧,这就使得温度控制系统在结构上较为零散,安装较为麻烦,不便于实现装置的集成化和模块化,不利于应用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提高芯片温度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并实现温控装置的集成化、模块化,以便于安装和应用推广,降低军品环境控制成本的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方案:
一种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风扇、温度控制板、电加热薄膜、散热器、温度继电器、温度传感器、受保护芯片、导热垫;温度控制板设置在散热器上,风扇设置在散热器的散热片上,电加热薄膜设置在散热片的散热翅片上,温度继电器设置在散热器的底板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底板的下方,受保护芯片通过导热垫与散热器的底板相连。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芯片温度控制装置的可靠性,实现了温控装置的集成化、模块化,便于安装和应用推广,降低军品环境控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不带风扇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可靠性模块化芯片温度控制装置包括风扇1、温度控制板2、电加热薄膜3、散热器9、温度继电器5、温度传感器6、受保护芯片7、导热垫8。
温度控制板2设置在散热器9上,风扇1设置在散热器9的散热片4上,电加热薄膜3设置在散热片4的散热翅片上,温度继电器5设置在散热器9的底板10上,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底板10的下方,受保护芯片7通过导热垫8与散热器9的底板10相连。
元器件安装时将温度传感器6的感温面紧贴于被控物体表面,并在温度传感器6和被感温物体之间涂抹导热硅脂,以保证可靠的热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94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以及散热模组
- 下一篇:轴用无轴承气封防护型光电编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