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藻细胞气囊体积测定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99634.0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4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储昭升;胡小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尹振启;马知非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细胞 气囊 体积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蓝藻细胞含有气囊的体积的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气囊是一种刚性,具有蛋白质结构,两端锥形的中空圆柱体,是构成蓝藻伪空胞的基本机构单元。是为蓝藻细胞提供浮力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在压力作用下,气囊会发生破裂,藻液的体积减小,通过测定藻液体积的变化就可以测定气囊的体积。
传统的测定蓝藻细胞气囊体积的方法是通过Walsby设计的一种装置(Walsby A E,Kinsman R and George K I,The measurement of gasvesicle volume and buoyant density in planktonic bacteria.Journal of microbiology methods 1992:15:293-309)。此装置中包含一根的石英压力管(pressure tube),在压力管内有一根毛细压力管,毛细压力管的玻璃塞固定在压力管一端的密封塞上。在石英压力管的另一端可通入高压气体,使毛细压力管中气囊破裂。这时,藻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即毛细管中液面会发生变化。通过显微镜游标测定毛细管中液面的变化就可以计量出藻液中气囊的体积。
此装置能测出气囊的绝对含量,但是具有以下缺点:1.毛细压力管的玻璃塞需要固定在压力管一端的密封塞上,安装时很可能会造成毛细压力管的活塞松动,造成实验失败。2.通过显微镜游标测量毛细管内体积变化的结果精度太低,而且气囊体积的检出限较高(大于5nL)。3.适用该方法的毛细管内径较细,容易堵塞,只适用于分散的单细胞和群体粒径较小的蓝藻气囊的测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一种蓝藻细胞气囊体积测定装置,包括:氮气瓶;精密气体压力表,气体开关阀以及放空阀,恒温水浴套,石英压力管,带目微尺的显微镜和毛细压力管;石英压力管设置在恒温水浴套中,并且通过气体管道与氮气瓶相连;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精密气体压力表和气体开关阀以及放空阀;毛细压力管设置在石英压力管内,恒温水浴套固定在所述带目微尺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带目微尺显微镜物镜置于恒温水浴套的上方。
进一步,所述毛细压力管包括三个部分:刻度毛细管,藻液压力管和玻璃磨口塞。
进一步,所述精密气体压力表的最小单位为0.01Mpa。
进一步,所述恒温水浴套其水浴恒温可精确至±0.1℃;
进一步,所述石英压力管其耐压大于3Mpa。
进一步,所述刻度毛细管上的刻度为0.01-0.1μL。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蓝藻细胞气囊体积测定装置可以克服传统毛细压力管法在测定操作上的不稳定以及测定精度较低的缺点,通过改进测定系统,为蓝藻气囊的测定提供一种高精度,易操作,并适用于大群体蓝藻气囊测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测定的检测限低,可达到0.5nL/mL;
2、测定的重复性好,精度高。
3、操作方便,测定的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细胞气囊破裂前毛细压力管的示意图;
图2a为图2中A1处放大图;
图3为细胞气囊破裂后毛细压力管的示意图;
图3a为图3中A2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蓝藻细胞气囊体积测定装置包括:氮气瓶1;精密气体压力表2,其最小单位为0.01Mpa;气体开关阀以及放空阀3;恒温水浴套4,其水浴恒温可精确至±0.1℃;石英压力管5,其耐压大于3Mpa;带目微尺的显微镜6和毛细压力管7。
石英压力管5设置在恒温水浴套4中,并且通过气体管道与氮气瓶1相连;连接管道上还设置有精密气体压力表2和气体开关阀以及放空阀3。毛细压力管7设置在石英压力管5内,包括三个部分:带有刻度的毛细管7a,每个刻度代表的体积为0.01-0.1μL;藻液压力管7b用于在测定时装藻液,毛细压力管的玻璃磨口塞7c;毛细压力管的玻璃磨口塞7c后端顶靠在石英压力管5的密封塞上。恒温水浴套4固定在带目微尺显微镜6的载物台上,带目微尺显微镜6的物镜置于恒温水浴套4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9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硅片的自动检测系统
- 下一篇:密封式铁合金粒度检测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