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茶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0221.X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3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夏慧超;陈艳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D85/808 | 分类号: | B65D85/8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王学东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食品包装,尤其是涉及一种茶叶的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茶包,一般是由颜色一致的纸质的小袋内包装好茶叶形成的。由于茶包的外形与颜色都一致,所以当需要泡茶的对象比较多要换茶时容易混淆,造成不必要的尴尬与麻烦。公开日为2000年11月8日,公开号为CN2404843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包,是由插袋,细线及吊牌组成,茶包底端设一固定点,顶端设一活动点,吊牌上设有一活动点及已U型切线,沿该切线向外推即可形成一夹体,另外两侧各设有一缺口,细线一端固定于插袋的地段固定点上,另一端穿经茶袋顶端的活动点及吊牌上的活动点,线头绕于吊牌缺口上。当吊牌的夹体夹于杯沿时,只须压住吊牌,轻拉线头,藉由拉动细线即可使插袋卷收于杯沿固定,可放置茶包冲泡过久茶水太浓,续杯时只需放松细线,避免浪费。该使用新型的不足之处是:现有茶包普遍为一次性,且茶包的整体设计均没有区分指示结构,当用户数量较多时就容易混淆,难以区分,以致用户为避免带来不必要的尴尬而放弃饮用茶品,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茶包缺少识别标志,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可能无法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杯子,以至于拿错杯子而带来不必要尴尬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轻松区分茶杯使用者的新型茶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茶包,包括茶包主体、滤孔,所述的茶包主体为空心结构,包括茶包上盖和茶包下盖,茶包上盖顶端中央设有向上的柱状指示体,柱状指示体上设有指示标记。茶包主体分为茶包上盖和茶包下盖的设计,方便茶叶的装入,同时可实现茶包的重复使用。柱状指示体的设计方便使用时茶包的放入或取出,指示标记的设计可以使用户很容易地就区分茶杯的主人,避免拿错茶杯,误用别人杯子的尴尬。
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标记为凸设于柱状指示体上的数字或图案。这样的设计使指示标志更加凸显,使区分更加明显。同时更容易引起用户的注意。
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标记为凹设于柱状指示体上的数字或图案。这样的设计使指示标志的工艺简化,节省了材料,同时使指示标志更美观。
作为优选,茶包上盖和茶包下盖为螺纹连接。这样的设计使茶包主体更加牢固,不会因为多次的使用而连接松动,茶叶在茶包主体内也不容易外漏。
作为优选,滤孔设于茶包下盖的下部,所述的滤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茶包下盖的下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茶包内的茶叶充分被浸泡,浸出液又能完全释放出来,使茶味更加均匀。
作为优选,茶包下盖为半球形结构。若茶包下盖为矩形,则底面的滤孔与杯底接触,完全被杯底覆盖,不利于茶叶浸出液的渗出。半球形的设计因为球面与杯底接触面积最小,有利于茶叶的浸出液充分溢出茶包,保证了茶饮料的口感。
作为优选,所述的指示标志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指示体表面。这样的设计当茶包浸在茶杯中时,客人从各个角度都能观察到指示标志,不需要调整视角或调整茶包的位置。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茶包缺少识别标志,在使用过程中,客人无法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杯子,以至于拿错杯子,误饮他人茶品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一种新型茶包,包括茶包主体、滤孔,所述的茶包主体包括茶包上盖2和茶包下盖3,茶包下盖为半球形结构,茶包上盖2和茶包下盖3为螺纹连接,茶包上盖2顶端中央设有向上的柱状指示体1,柱状指示体上使用指示标记,所述的指示标记5为凹设于柱状指示体上的数字,多个且均匀分布在指示体上,滤孔4设于茶包下盖的下部,所述的滤孔为多个,均匀分布在茶包下盖的下部。
当招待客人泡茶时,通过螺纹分开茶包上盖与茶包下盖,将茶叶置于茶包下盖内部,将茶包上盖连到茶包下盖上,旋紧茶包上盖,将不同指示标志的茶包分给不同的客人,将茶包至于茶杯内,冲入开水,茶水通过茶包下盖上的滤孔进入茶包内部,将茶叶泡开,茶水通过滤孔渗出茶包外,客人便可喝到茶水。客人在饮用茶水钱,可以看到茶包指示体上的指示标志,通过指示标志的提示,避免拿错茶杯,误用别人茶水所带来的尴尬。
当饮用茶水后,可根据客人的需求更换茶叶或撤去不再继续饮用的客人的茶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0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转运架
- 下一篇:新型体温计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