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证并控制冷凝水排出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0422.X | 申请日: | 2010-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8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毕旺华;牛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恒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30 | 分类号: | B01D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张金亭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证 控制 冷凝 排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凝水排出的装置,具体是一种蒸发站保证并控制冷凝水排出的装置。
背景技术
蒸发站对介质蒸发时,加热蒸汽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在蒸发器内需及时排出,以免影响蒸发器蒸发面积,降低蒸发站产量;于此同时,排往下效蒸发器的冷凝水管路不能直接连通两效蒸发器,以防止蒸发器间串气,破坏各自的蒸发压力。目前,蒸发站冷凝水管道,通过设置节流孔板来实现上述功能。这要求节流孔板的设计计算必须准确可靠:若设计的节流孔板偏小,会造成冷凝水排出受阻,影响蒸发面积;若设计的节流孔板偏大,会造成两效蒸发器间可能串气,破坏蒸发器的蒸发压力,最终降低蒸发站蒸发水量。而节流孔板的计算所依据的变量较多,从而提高了设计难度,影响设计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保证并控制冷凝水排出的装置,该装置能够使冷凝水顺畅排出并且能够防止相连蒸发器间的串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保证并控制冷凝水排出的装置,该装置设有与蒸发站上效蒸发器连接的进口和与下效蒸发器连接的出口,该装置为一U型管,所述U型管的上升段高度满足:该高度的水产生的水柱压力大于上效蒸发器内与下效蒸发器内的蒸发压力差。
所述U型管的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安装有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计算两效蒸发器间压差,从而容易设计冷凝水U型管长度,使其既能起到连通两效蒸发器保证冷凝水顺畅排出的作用,又能达到对两效蒸发器间液封,防止串气的作用。并且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效蒸发器,2、U型管,3、排污阀,4、下效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上效蒸发器1对介质进行蒸发时,其加热室内的加热蒸汽放出热量,加热蒸汽冷凝为冷凝水,冷凝水流入U型管2,通过U型管2排至下效蒸发器4。当需要排污或检修停机时,打开排污阀3,冷凝水管道中的杂质或多余的冷凝水通过U型管2底部设置的排污管排出。
上述U型管2上升段的长度H的确定,是本装置的核心。通过对上、下效蒸发器1、4内蒸发压力的确定,计算出压力差,设计时只要保证H高度的水产生的水柱压力大于此压力差即可,从而可保证两效蒸发器间不会串气,维持各自的蒸发压力。当然H值不能无限大,还需考虑安装方便和材料的节省。
由于上效蒸发器1内的蒸发压力比下效蒸发器4内的蒸发压力高,且在蒸发站设备布置时,上效蒸发器1冷凝水出口至下效蒸发器4冷凝水进口间垂直高度的水柱压力小于此两效蒸发器间的压力差,从而上效蒸发器1内的冷凝水可顺畅地流到下效蒸发器4内;U型管2上升段的长度H对冷凝水排出的影响只考虑其管道阻力即可,通过计算,在蒸发站布置允许的最大U型管长度产生的管道阻力值很小,所以H值对冷凝水顺畅排出的影响很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U型管并通过合理设计U型管长度,可靠、有效、及时地排出了上效蒸发器的冷凝水,并在上下两效蒸发器间形成有效液封,防止了蒸发器间的串气,保持了各效蒸发器内的蒸发压力,保证了蒸发站运行的稳定。本实用新型简化了蒸发站的工艺设计和计算。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恒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恒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0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