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2143.7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海;郑炳方;雷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孙祥超 |
地址: | 40003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发动机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进气歧管装于节气门阀体与气缸盖之间(指进气道燃油喷射式发动机),是进气系统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是把从节气门阀体进入的新鲜空气均匀的分配到各缸进气道;并提供进气温度压力传感器和EGR阀等部件的安装平台。
传统的侧面进气的进气歧管,因进气歧管稳压腔与节气门阀体的安装面为铅垂面,在进气过程中,由于气流惯性作用,造成靠近节气门阀体的进气管的进气量减少,从而使各缸的进气不均匀,严重影响发动机各缸工作的一致性,因此需要对其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以解决现有发动机进气歧管各缸进气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稳压腔、稳压腔上与节气门阀体相通的进气口以及该稳压腔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第二进气支管、第三进气支管和第四进气支管,所述稳压腔上与节气门阀体连接的进气端面设置成第一斜面,所述稳压腔的后部向下倾斜形成第二斜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稳压腔的进气端面和稳压腔的后部设置成斜面、气体能均匀地分配到各缸,还可以利用气流的惯性使进气更加的顺畅,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端面与进气口中心线的夹角α为65°~7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斜面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β为5-15°。
为了降低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在靠近进气口的位置设置EGR阀系统。
为了提高发动机中、低速输出扭矩和降低油耗,在第四进气支管出口处设置有PDA系统。通过控制PDA阀片的开闭,改变气道流通截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实施容易、适用范围广,气流能均匀地分配到各缸进气道,还可以利用气流的惯性使进气更加的顺畅,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改进燃烧,有利于使发动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稳压腔5、稳压腔5上与节气门相通的进气口6以及该稳压腔5上依次连接的第一进气支管1、第二进气支管2、第三进气支管3和第四进气支管4,稳压腔5上与节气门阀体连接的进气端面10设置成第一斜面,所述进气端面10与进气口6中心线的夹角a为65~75°,所述稳压腔5的后部向下倾斜形成第二斜面9,所述第二斜面9的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b为5-15°,在靠近进气口6的位置设置EGR阀系统8(EGR阀系统为车用小型内燃机在燃烧后将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手法或方法)。主要目的为降低排出气体中的氮氧化物(NOx)与分担部分负荷时可提高燃料消费率。取其每个英语单字的字首“EGR”为通称);通过EGR阀系统8废气再循环,增加了缸内工质的比热容,降低了缸内最高燃烧温度,从而降低了NOx的排放量;在第四进气支管4上还装有PDA系统7,在中、低速时通过各缸进气管PDA阀片关闭其中一个气道,实现高速气流,加速混合气形成和燃烧,提高发动机中、低速输出扭矩和降低油耗,通过控制PDA阀片的开闭,改变气道流通截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小康汽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21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