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2317.X | 申请日: | 2010-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7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良;魏王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技***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自动 复位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生态屋控制器设计理念是模仿符合人体更好生活、休息环境应运而生,应用信息电子等技术模仿自然生态环境,能起到美容、护肤、养身之功效。以此把现有一些实用技术整合成一个控制系统来实现,整个系统分三个模块:空调控制模块、中央控制块、人机互动模块,三个控制模块之间通过通讯方式实现互相之间信息传递。
但目前为止,一直缺乏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由集成芯片IC、一个输入输出端口I/O、五个电阻(R1-R5)、三个电源E1-E3、两个电容C1、C2、两个二极管D1、D2、一个三极管Q连接而成:
输入输出端I/O串联电阻R1后连接在电源E1的正极,电源E1的负极与三极管Q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跨接电阻R2,还跨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的发射极相连,且接地,
集成芯片IC的1号端口直接接地,
集成芯片IC的2号端口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相连,且与6号端口相连,
集成芯片IC的3号端口连接在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一上拉电阻R5,供电电源为5V,且二极管D2的正极直接接RESET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源E3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电源E3的正极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源E3的负极接地,
集成芯片IC的4号端口接5V的供电电源,
集成芯片IC的5号端口与6号端口间跨接电源E2和电容C1的串联电路,电源E2的正极接6号端口,电源E2的负极接地,
集成芯片IC的6号端口与7号端口间跨接电阻R3,
集成芯片IC的7号端口与8号端口间跨接电阻R4,且与5V的供电电压相连。
优选的,电阻R1和电阻R5的阻值为1KΩ,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阻R3的阻值为5.1KΩ,电阻R4的阻值为100K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简单有效的电路结构,满足电路的自动复位功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电路的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的自动复位电路的驱动电路原理图如附图所示:
一种生态屋的自动复位电路,由集成芯片IC、一个输入输出端口I/O、五个电阻(R1-R5)、三个电源E1-E3、两个电容C1、C2、两个二极管D1、D2、一个三极管Q连接而成:
输入输出端I/O串联电阻R1后连接在电源E1的正极,电源E1的负极与三极管Q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跨接电阻R2,还跨接二极管D1,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的发射极相连,且接地,
集成芯片IC的1号端口直接接地,
集成芯片IC的2号端口与三极管Q的集电极相连,且与6号端口相连,
集成芯片IC的3号端口连接在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接一上拉电阻R5,供电电源为5V,且二极管D2的正极直接接RESET输出端,之间并联有电源E3和电容C2的串联电路,电源E3的正极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源E3的负极接地,
集成芯片IC的4号端口接5V的供电电源,
集成芯片IC的5号端口与6号端口间跨接电源E2和电容C1的串联电路,电源E2的正极接6号端口,电源E2的负极接地,
集成芯片IC的6号端口与7号端口间跨接电阻R3,
集成芯片IC的7号端口与8号端口间跨接电阻R4,且与5V的供电电压相连。
优选的,电阻R1和电阻R5的阻值为1KΩ,电阻R2的阻值为10KΩ,电阻R3的阻值为5.1KΩ,电阻R4的阻值为100KΩ。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复位电路的具体电路阐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2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