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用安瓿瓶开启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3013.5 | 申请日: | 2010-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1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姜玉芝;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玉芝;张伟;李进沛 |
主分类号: | B67B7/92 | 分类号: | B67B7/9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安瓿 开启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特别是一种专用于医用安瓿瓶开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使用的针剂大部分是封装在玻璃的安瓿瓶内,使用时,需用砂轮在安瓿瓶颈处划出划痕,然后用手掰开或用镊子敲开,该方法存在着如下问题:如划痕深度不够,不整齐,用手掰开或用镊子敲开时,易造成安瓿瓶破碎,药液溅洒,有的甚至会扎伤医务人员;而且使用砂轮,易造成砂粒附着在划痕处,开启时,砂料易掉落到药液中,污染药液,给病人带来不良后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专用的医用安瓿瓶开启装置,操作安全、便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医用安瓿瓶开启装置,主要包括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底部向内开有一个与安瓿瓶上部形状相应的内凹孔,在套筒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一个横向的旋转杆,该旋转杆的前端部设置有玻璃刀;所述套筒上部还开有一个与内凹孔相通的滑孔,滑孔内设置有伸出套筒外的推杆。
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利用玻璃刀划痕,并通过掰动掰开安瓿瓶,划痕均匀,便于操作,具有结构简单、使用便捷的效果,操作安全,避免了扎伤医务人员现象的发生。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套筒;2、内凹孔;3、软套;4、旋转杆;5、玻璃刀;6、滑孔;7、推杆;8、回位弹簧;9、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医用安瓿瓶开启装置,主要包括套筒1,套筒1底部中心向内开有一个内凹孔2,内凹孔2约伸入套筒1内部三分之二处,采用内小外大的弧形过渡,使之与安瓿瓶上部形状相应。为保护安瓿瓶并便于固定,内凹孔2内设置一个与之相应的软套3。在套筒1的上部中心还开有一个滑孔6,该滑孔6与内凹孔2相通。滑孔6内设有上端伸出套筒1外部下端伸入内凹孔2内部的推杆7,推杆7的下端部设计有与安瓿瓶顶部形状相符的凹槽;推杆7上设有回位弹簧8,回位弹簧8的上端与推杆7上部固连,下端与滑孔6下部固连。在套筒1的底部一侧安装有一个旋转杆4,该旋转杆4横向设置,其前端部设置有玻璃刀5,玻璃刀5可顶卡在安瓿瓶的瓶颈处,用于刻划安瓿瓶。
所述旋转杆4采用螺纹杆,通过螺纹结构旋装在套筒1上。所述套筒1上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对称设置的指槽9,便于手持旋转。
使用时,将安瓿瓶上部插入内凹孔2的软套3内,转动旋转杆4使其前端的玻璃刀5顶在安瓿瓶的瓶颈处,一手握持安瓿瓶,另一只手转动套筒1,玻璃刀5即可在安瓿瓶的瓶颈上划出均匀的划痕,向侧面掰动套筒1,即可掰下安瓿瓶。最后通过推杆7,退出卡在软套3中的安瓿瓶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玉芝;张伟;李进沛,未经姜玉芝;张伟;李进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0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收率超净高纯氢氟酸的提纯装置
- 下一篇:组合式葫芦起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