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3115.7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09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熊迎春;王作辉;罗乐;童波涛;崔胜利;龚北平;聂鎏婴;张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陈家安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法 烟气 脱硫 吸收塔 入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内,针对待处理的原烟气进入吸收塔时,通过塔入口特殊的结构形式。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大部分电力来源是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得到的。化石燃料来源不稳定,品质也不稳定,一般含硫量较高,且差别较大。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空气,也是酸雨的主要诱因,所以危害较大。为除去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一般采用石灰石一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SO2吸收系统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中的重要系统之一,吸收塔是SO2吸收系统内核心而关键的设置。吸收塔入口的特殊结构形式是吸收塔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吸收塔设备的重要单元。通常吸收塔入口的结构形式为:水平进入吸收塔。此种形式的弊端是:原烟气进入塔内时,分布不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能有效瞬间均布原烟气,加强原烟气与石灰石浆液的接触和传质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脱硫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包括吸收塔浆液池和吸收塔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入口进入吸收塔浆液池的水平夹角为10-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收塔入口进入吸收塔浆液池的水平夹角为10°。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收塔入口进入吸收塔浆液池的水平夹角为1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吸收塔入口进入吸收塔浆液池的水平夹角为12-13°。
本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原烟气进入塔内瞬间有效地被均匀分布,加强原烟气与石灰石浆液的接触和传质效率,提高整个系统的脱硫效率。2、由于塔入口设置倾角,有效地避免了喷淋浆液倒灌至原烟气烟道,顺利回流至吸收塔内。3、均布烟气有利于原烟气的烟温瞬间降低,保护了塔内的防腐内衬,延长了塔设备的使用寿命。4、均布烟气提高传质和交换的效率,节省能耗。5、提高了脱硫装置的可用率和设备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包括吸收塔浆液池2和吸收塔入口1,所述的吸收塔入口1进入吸收塔浆液池2的水平夹角为10-15°。
优选方案1:吸收塔入口1进入吸收塔浆液池2的水平夹角为10°。
优选方案2:吸收塔入口1进入吸收塔浆液池2的水平夹角为15°。
优选方案3:吸收塔入口1进入吸收塔浆液池2的水平夹角为12-13°。
经试用本实用新型湿法烟气脱硫吸收塔入口结构与现有的结构相比:有效地瞬间均布原烟气,加强了原烟气与石灰石浆液的接触和传质效率,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脱硫效率,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龙净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1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
- 下一篇:水雾洗涤塔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