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的高效布水和集水管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3133.5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2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郭一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2;C02F3/34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王铎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 土地 处理 工艺 高效 集水 管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的高效布水和集水管网系统,属于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是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组成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进行污水处理,通过厌氧、兼氧、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染物进行分解、转化。其进水方式主要分为上向流、下向流两种。目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填料的选择等方面,而对布水和集水管网布置方式的研究却很少。
申请号为200820022241.6的中国专利:上向流强化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利用土壤—微生物—生物填料—植物组成的生态污水处理系统,在地面以下挖掘而成,四周和底部铺有防渗膜,自下而上依次为:布水层、填料与集水层和土壤层。填料与集水层和土壤层之间用网格分隔,布水层中分布有布水管,填料与集水层中包括有集水管。由于进水管布置在底部布水层,施工过程中容易损坏,且所需管件较多,投资巨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投资少、施工快速简单、污水处理效果好、维护方便的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的高效布水和集水管网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污水土地处理工艺的高效布水和集水管网系统,包括位于土地处理系统一侧由依次连接的进水管、进水支管、布水管组成的布水管网和位于土地处理系统另一侧由集水管支管、集水总管和排水管依次组成的集水管网,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为竖向排列的多根布水立管,穿过生物填料与集水层和布水层;所述集水管网铺设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中。整个布水和集水管网系统采用竖向布水、顶部横向集水的方式。
所述布水立管上端与进水支管相连,下端封闭。
所述布水立管与地平面夹角为45~90°。
所述多根布水立管之间还可以通过平铺于布水层的布水横管相连。
所述进水管进入土地处理系统之后分配到各进水支管,各进水支管与其对应的布水立管相连,布水立管再与布水层底部平铺的布水横管相连。
所述集水管支管与集水总管相连,集水总管汇集到排水管后排入出水井。
所述集水管支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0~90°。
所述集水管支管之间可以通过铺设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的集水横管相连。
所述集水管支管一端与集水总管相连,另一端还可与铺设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的集水竖管相连。
所述集水管网可以同时包括有集水横管和集水竖管。
所述集水竖管与地平面的夹角为45~90°。
所述集水总管位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上部靠近土壤层。
所述布水立管、布水横管、集水竖管、集水横管和集水管支管上开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改进布水、集水方式,采用竖向布水,顶部横向集水,提高了系统的体积利用率;(2)采用较少的管件,实现进水、出水均匀,投资少;(3)施工快速、简单,减小了管件破损率;(4)水力流态好,死角少。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A-A剖面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B-B剖面图。
其中,1、进水管;2进水支管;3、布水立管;4、布水横管;5、集水横管;6、集水管支管;7、出水井;8、防渗膜;9、砂层;10、布水层;11、生物填料与集水层;12、土壤层;13、集水总管;14、排水管;15、集水竖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土地处理系统为一梯形断面的槽体,可在地面以下挖掘而成,四周和底部铺有防渗膜8,自下而上依次为砂层9、布水层10、生物填料与集水层11、土壤层12,以及铺设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11中的集水竖管15、集水横管5、集水管支管6和集水总管13。防渗膜8位于设计断面的底部及斜边上,主要作用是防止污水下渗污染地下水。
经过预处理的污水经由进水管1、进水支管2,通过竖向(与地面垂直)贯穿布水层10、生物填料与集水层11的布水立管3、以及平铺的布水横管4,进入土地处理系统,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等的共同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有效去除,经处理后的污水进入铺设于生物填料与集水层11中的集水竖管15、集水横管5、集水管支管6和集水总管13,通过排水管14进入出水井7。系统顶部土壤层12上种有植被,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防止臭味散发,同时达到保温作用。
其中,布水立管3、布水横管4、集水竖管15、集水横管5和集水管支管6上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布水层厚200mm,陶粒填料的有效高度为340mm,上面覆盖270mm厚的粘土。布水立管、布水横管、集水横管和集水管支管均采用UPVC穿孔管,其中,布水横管、集水横管和集水管支管的小孔与垂直方向成15°,两排斜向下。通过水流流态示踪实验,系统的体积利用率在70%以上,平均停留时间指数(测定的平均停留时间除理论停留时间)为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31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淤泥固化处理机
- 下一篇:一种内置隔板改进型环保用稳定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