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格构式抗震拱坝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4423.1 | 申请日: | 2010-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刘依松;熊勃勃;马俊;刘千立;孙正华;闫晶;高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依松 |
主分类号: | E02B7/12 | 分类号: | E02B7/1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湖北省宜昌市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构式 抗震 拱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工建筑,具体涉及一种格构式抗震拱坝。
背景技术
目前,水利工程领域里正在运行中的拱坝大都可以认为是一种实体结构,坝内廊道等空腔所占空间很小,可以忽略。随着拱坝坝高的不断增加,坝体的体积和质量也随之增大,而地震惯性力亦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时,传统的实体拱坝便不能满足相应的抗震需求,抗震成本高、抗震性能低成为了实体拱坝的致命缺点,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地震频发地区建设高坝大库,大坝抗震能力的优劣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实体拱坝的抗震性能随着拱坝体型的优化而得到改善,但是,实体拱坝体型优化基本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这就需要另寻创新点,对拱坝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拱坝的抗震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构式抗震拱坝,克服现有技术中大坝抗震成本高、抗震性能低的问题;从而达到减少拱坝质量,增强拱坝抗震性能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格构式抗震拱坝,包括与地基接壤的坝体,坝体内部设有竖直梁系和水平拱系,构成框架结构,坝体整体由竖直梁系和水平拱系支撑,坝体的框架外设有周边梁,坝体外表面设有面板。
坝体通过周边梁与地基接壤。
竖直梁系由坝体内部竖直方向上的多个竖直梁构成。
水平拱系由坝体内部水平方向上的多个水平拱构成。
面板为空间曲面型壳状。
面板采用混凝土材料。
本实用新型一种格构式抗震拱坝的有益效果如下:
1、混凝土面板承受水平向水压力,并起到挡水防渗的作用;竖直梁系承受自重和竖向水压力;水平拱系承受混凝土面板传递的水压力,并将其传递到周边梁;周边梁将所承受外力传给地基,同时与坝基灌浆帷幕一起形成整体防渗系统。
2、竖直梁的上、下游面为线渐变平面或曲面,水平拱的上、下游面皆为曲面,其尺寸从坝基到坝顶逐渐变小,符合工程力学、梁和拱的受力特点。在外荷载作用下梁系的拱系按照位变一致的原则进行位移调整。对传统拱坝结构进行创新,采用格构式结构,提高了拱坝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坝体内部设有竖直梁系和水平拱系,能施以较少混凝土用量和山体开挖量,减轻坝体质量,从而达到提高拱坝抗震性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横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格构式抗震拱坝,包括与地基接壤的坝体1,坝体1内部设有竖直梁系3和水平拱系4,构成框架结构,坝体1整体由竖直梁系3和水平拱系4支撑,坝体1的框架外设有周边梁2,坝体1外表面设有面板5。
所述坝体1通过周边梁2与地基接壤。
所述竖直梁系3由坝体1内部竖直方向上的多个竖直梁构成。
所述水平拱系4由坝体1内部水平方向上的多个水平拱构成。
所述面板5为空间曲面型壳状。
所述面板5采用混凝土材料。
实施步骤:
在坝基开挖成型,坝基清理和坝基处理完成之后,首先浇筑周边梁2形成盖重,并预留与板、梁、拱的接头,接着进行坝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然后浇筑竖向悬臂曲梁和水平拱圈,构成竖直梁系3和水平拱系4,如图1所示。
完成混凝土面板5的工序后,随着坝体1的升高和周边梁2的施工完成,开始对两岸坝肩进行加固,并做坝肩灌浆帷幕,使其与坝基帷幕一道形成封闭的大坝防渗系统。
1、挡水面板5厚度确定:
本实用新型的梁格布置如图2所示,其面板5为空间曲面。考虑到格构式拱坝的挡水面板5结构和受力、传力与平面钢闸门面板类似,而挡水面板5的防渗也与混凝土面板5堆石坝的混凝土防渗面板特性相似,因此,格构式拱坝面板5厚度确定按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并取其中的最大值作为面板5厚度:
①、参考平面钢闸门面板设计规范的估算面板5厚度,然后按等强度原则换算为格构式拱坝材料厚度。
②、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防渗面板5厚度计算,然后按照等强度原则换算为格构式拱坝材料厚度。
2、坝体1拱圈尺寸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依松,未经刘依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44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齿Mannich碱配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二次电池和电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