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停车和出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4984.1 | 申请日: | 2010-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5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伯承;耿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9/16 | 分类号: | B60S9/1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停车 出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停车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停车和出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车辆激增,路旁、停车场的停车增多及不规范停车等情况造成前后左右车辆停靠过近,中间车辆不易移出或进入车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小车辆的最小转弯直径,增大车辆自身的灵活性便于车辆出位和入库的的车辆停车和出位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停车和出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的升降机构,支撑轮与电动机的输出轴相连,升降装置处于高位时支撑轮位于其储放位置处,升降装置处于低位时支撑轮与地面相接触,支撑轮在工作状态时的转轴位于水平面内且与车辆的车轮转轴相垂直。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车辆停车或入库困难时,使用升降机构调节支撑轮的高度,电动机带动支撑轮滚动,既而调整了车辆尾部位置,使整个车辆处于便于停车或入库的角度,操作简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辆停车和出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汽车后备箱内的升降机构10,支撑轮20与电动机30的输出轴相连,升降装置10处于高位时支撑轮20位于其储放位置处,升降装置10处于低位时支撑轮20与地面相接触,支撑轮20在工作状态时的转轴位于水平面内且与车辆的车轮转轴相垂直,车辆停车或入库困难时,调整升降机构10使支撑轮20与地面相接触,并使车辆的后轮与地面分离,电动机带动支撑轮20滚动,从而调整了车辆尾部位置,使整个车辆处于便于停车或入库的角度,操作简便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轮20为汽车自带的备胎20,通常车辆均会设有备胎20,,使用备胎20作为支撑轮,合理利用资源,无需额外增设车轮,减轻车身重量,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的升降装置10为液压升降杆10,固接在汽车后备箱内,升降装置10有多种选择,例如可采用旋转式的升降机构,旋转杆的一端铰接在车体上,另一端连接支撑轮20,旋转杆以铰接轴为中心旋转来实现支撑轮20位置的升降,也可采用液压升降杆10,液压装置带到升降杆上下移动调整支撑轮20的位置。由于液压升降杆10的结构简单,体积小,便于操作,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液压升降杆结构。
再进一步的,所述的电动机20设于后备箱内,液压升降杆10的下端固接在电动机30上,支撑轮20安装在电动机30的输出轴上,移动电动机30即可移动支撑轮20,采用这种结构便于调节支撑轮20的位置。
再进一步的,电动机30的输出轴上连接有用于固定备胎20的固定盘31,备胎20通过螺栓固定在固定盘31上,需要更换车胎时,拆除螺栓,取下备胎20即可更换,不影响备胎20的正常使用,操作简便。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备胎20位于后备箱内,后备箱的底板上设有便于备胎20通过的条形孔,其旁侧设有覆盖此条形孔的密封装置,此密封装置由两个沿条形孔的长度方向布置的密封条组成,且两个密封条分别位于条形孔的两边。根据车辆的具体情况确定备胎20的安放位置,备胎20可以背放在车辆的后备箱外侧,使用时只需调节升降机构10使备胎与地面接触即可;备胎20位于后备箱内也有多种实施方式,备胎20可以水平放置在后备箱内,使用时通过旋转机构调整备胎20使其满足工作状态的位置需要,备胎20也可立放在后备箱内即与正常工作时放置的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优选后一种方案。采用后一种方案,液压升降杆10由高位向低位运动时,备胎20利用自重压开密封装置,密封条向两边收缩,留出备胎20通过的空间,液压升降杆10位于低位时备胎20与地面接触。启动电动机30,带动备胎20滚动,调整车尾的位置,使整车处于便于停车或出库的角度,液压升降杆10和电动机30的运动均可采用遥控器控制,操作简便,提高了车身的灵活性,使处于狭窄车位的车辆很容易的完成停车和出库动作。
所述的电动机30与汽车上的蓄电池相连,合理利用车辆的自带资源,简化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49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