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的刀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5640.2 | 申请日: | 2010-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志艺 |
主分类号: | H01H31/02 | 分类号: | H01H31/02;H01H1/4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流 高压 隔离 刀口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特别与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的刀口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在现今社会中,电力系统是否能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民财产安全等。而现运行中的交流高压隔离刀闸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着较高的事故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现有的隔离刀闸结构不合理所致。比如,现有刀闸的静触头、旋转轴座与动触头双刀片在铸造时不在同一方向,造成合闸时接触面积小,影响操作安全。现有隔离刀闸的动触头在旋转轴处无导向结构,旋转时容易偏斜影响合闸操作,而且,在刀口处,动触头的双刀片只由一个弹簧螺丝固定,动触头与静触头的实际接触面积小,双刀片与静触头接触面的压力不均匀,基本存在只有一弧线接触现象,另外,两个导电端子(进出线端子)与旋转轴和静触头由多段铜板连接而成,开关中存在部分铸铜件(其导电率一般只70%~80%)接触电阻大,降低了隔离刀闸的导电性能和载流量,使开关触头发热熔焊住拉不开甚至熔断起弧产生开关爆炸,从而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专门对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的刀口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的刀口结构,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及旋转轴座良好接触,大量增加了隔离开关的载流量,减少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流高压隔离刀闸的刀口结构,在动触头的旋转轴座上增加导向片,避免合闸偏斜,动触头的双刀片在刀口与静触头接触处的前后端、动触头与旋转轴座接触处及其靠近进线端子一侧对应开设通孔,在通孔处安装弹簧螺丝,目的在于使得动触头与静触头以及动触头双刀片与旋转轴座的接触面上压力更紧,更均匀,减少了接触电阻。
所述动触头双刀片在靠近旋转轴外端安装有分闸限位挡板,能使开关拉开角度达90°,保持拉开后动触头、静触头的最大距离。
所述动触头的双刀片在靠近刀口(对应静触头)内端的位置安装有夜光功能的拉钩,拉钩的拉口为三角形,拉钩便于操作人员夜间进行分、合闸操作。
所述弹簧螺丝由弹簧、螺丝和螺母组成,螺丝穿过弹簧和双刀片上对应的通孔与螺母连接,弹簧的两端抵在螺丝头和双刀片之间,形成双弹簧螺丝固定。
所述进线端子与静触头采用高导电性能紫铜板一体冲压成型,出线端子与旋转轴座及导向板也采用高导电性能紫铜板一体冲压成型,并都模铸在对应的绝缘支柱上,使得静触头与进线端子、动触头与出线端子实现了零电阻过渡,导电性能更优越,载流量更大,更安全。
所述静触头、旋转轴座与动触头双刀片在铸造时保持同一方向, 使得合闸时接触面积最大,接触电阻最小,同时也增大了操作安全性。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合闸时,旋转动触头,由旋转轴座处的导向片导引而不会偏斜,动触头的双刀片顺势插入静触头,实现顺畅的合闸。
本实用新型的动触头在刀口与静触头接触处的前后端和动触头与旋转轴座接触处及其靠近进线端一侧都设有弹簧螺丝,使双刀片与静触头及旋转轴出线铜板充分接触,刀口两侧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接触面更全面,接触面的压力更均匀,合闸更准确、顺畅,确保动触头与静触头良好接触,确保双刀片与旋转轴接触良好,避免因刀口合闸后接触面积不足,和全面积接触压力不均而产生电力事故,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合闸动作示意图。
标号说明
动触头1 导向片2
静触头3 旋转轴座4
弹簧5 螺丝6
螺母7 进线端子81
出线端子8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志艺,未经林志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5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开关罐体专用保温套
- 下一篇:按键结构及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