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髌骨骨折内固定防滑动空心螺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7425.6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7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程明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明国 |
主分类号: | A61B17/86 | 分类号: | A61B17/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髌骨 骨折 固定 滑动 空心 螺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骨科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髌骨骨折的空心螺钉。
【背景技术】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治疗髌骨骨折的根本目标为尽可能的保留髌骨,恢复其解剖关系,保持断端复位和对抗张应力以维持其原有功能。对于有移位的髌骨横断骨折或髌骨复杂骨折,为了早期膝关节活动,以防止术后膝关节僵直减少致残率,要求内固定必须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在早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中产生的弯曲力及牵张力。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环扎固定法、贯穿固定法、张力带固定法,其中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及钢丝环扎术,临床疗效肯定,但此种方法经长期临床应用后尚存在以下缺点:①前者术中需将克氏针端折弯成大于90°的弯钩,稍有不慎会引起克氏针或钢丝松动,骨折移位,失去克氏针引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意义;②弯曲过长针端向前旋转,可引起局部皮肤触痛甚至戳破皮肤,造成感染;③克氏针表面光滑,膝关节经常活动时易引起针体松动,旋转或脱出,造成引力带钢丝脱落,内固定失效;④后者必须辅以6周左右的外固定,术后早期不能进行功能锻炼,即使复位良好,疗效优良率亦难以提高。对有移位的骨折特别是粉碎性骨折,此类骨折复位及固定均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使用空心螺钉对髌骨骨折进行内固定已经渐渐为临床所接受,但是目前市场上尚未见到专用于髌骨的空心螺钉,且目前的空心螺钉应用于髌骨骨折内固定时,易产生滑动,牢固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组织损伤小、生物相容好,对骨折愈合快的新的固定器材;最大程度的减少对患者的手术损伤,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恢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髌骨骨折内固定防滑动空心螺钉,包括钉帽、钉身、钉尖,沿其轴心线有纵向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钉身设有近侧螺纹和远侧螺纹,近侧螺纹与远侧螺纹之间为光滑的钉身。
上述钉帽为半沉头状。
上述钉身直径为5.0mm。
上述近侧螺纹为皮质骨螺纹,远侧螺纹为松质骨螺纹。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具有较强的抗压、抗弯、抗旋转能力,骨折固定牢固;
2、钉帽为半沉头状,具有加压、滑动的作用;
3、具有近端皮质骨螺纹,可以牢固地固定于骨质内,防止螺钉的退出和松动现象的发生;
4、钉身直径5.0mm,配合髌骨的厚度及长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钉帽1、钉身2、钉尖3,沿其轴心线有纵向空腔4。
所述钉帽1为半沉头状。
所述钉身2直径为5.0mm,设有近侧螺纹5和远侧螺纹6,近侧螺纹5与远侧螺纹6之间为光滑的钉身。近侧螺纹5为皮质骨螺纹,远侧螺纹6为松质骨螺纹。
本实用新型螺钉长度和螺纹的参数规格为:
螺钉长度:75mm~110mm,每5mm为一规格;
近侧螺纹5长度:10mm,近侧螺纹5螺距:1.75mm,直径为6.8mm;
远侧螺纹6长度:18mm,远侧螺纹6螺距:2.75mm,直径为6.5mm。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明国,未经程明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74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永磁调速驱动系统
- 下一篇:具有自恢复功能的电力集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