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8459.7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6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华;袁艳;欧阳惕;张景卫;高兆璋;潘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F24F12/00;F24F13/3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功能 转轮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装置具有很强的吸附除湿能力,可以把空气处理的露点温度降至零下几十度的状态,这是一般的表冷式制冷除湿设备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该装置广泛应用于锂电池生产车间、弹药库、档案室等对空气含湿量要求非常高工艺性空调场合。
由于除湿转轮是采用吸附工质作为除湿材料,在吸附水蒸汽后其吸湿能力就会随之降低,如果达到饱和状态,吸湿能力则会不复存在。此时,需要对吸附工质加热至120~150℃的高温状态,把所吸附的水分子解析再生,才能重新获得吸附能力。而对再生气流进行100~130℃的加热温升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通常这些再生热量是通过电加热器来提供的,因此,除湿转轮运行能耗非常高,这成为其目前应用中的一个主要缺陷。另外,由于被除湿转轮吸湿处理后的气流温度也会上升至40~60℃,处理到15~20℃的室温送风状态,同样需要消耗额外的冷却能耗。目前,过高的运行能耗和过长的设备投资回收期,制约了除湿转轮的普及应用。因此,有必要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和节能环保的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包括除湿转轮和与除湿转轮相连的再生电加热器,其结构特征是所述再生电加热器上连接有热回收器;再生电加热器设置于除湿转轮和热回收器之间形成一气流循环回路。
所述热回收器为热管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吸热区和放热区,放热区设置于再生电加热器的进口位置处,且与除湿转轮的再生区相互贯通;吸热区设置于除湿转轮处理区的出口位置处。
所述热回收器为盘管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吸热区和放热区,放热区设置于再生电加热器的进口位置处,且与除湿转轮的再生区相互贯通;吸热区设置于除湿转轮处理区的出口位置处;放热区与吸热区相接处设置有循环泵。
所述热回收器为板式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相互隔离的吸热区和放热区,放热区设置于再生电加热器的进口位置处,且与除湿转轮的再生区相互贯通;吸热区设置于除湿转轮处理区的出口位置处。
所述除湿转轮、再生电加热器和热回收器为并联设置。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操作灵活、成本低廉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再生电加热器连接热回收器,并将再生电加热器设置于除湿转轮和热回收器之间形成一气流循环回路,热回收器可以实现对处理气流的进行预冷,及对再生气流进行预热的功能,一方面可大幅度降低再生电加热器的能耗,另一方面也可显著降低除湿转轮处理后的热气流的冷却能耗,节能效果非常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采用热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第二实施例采用盘管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第三实施例采用板式换热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为除湿转轮,11为处理区,12为再生区,2为再生电加热器,3为热回收器,31为吸热区,32为放热区,33为循环泵,图中的实线箭头代表处理气流,虚线箭头代表再生气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带热回收功能的转轮除湿装置,包括除湿转轮1和与除湿转轮1相连的再生电加热器2,再生电加热器2上连接有热回收器3。除湿转轮1、再生电加热器2和热回收器3为并联设置,再生电加热器2设置于除湿转轮1和热回收器3之间形成一气流循环回路。其目的在于:一方面可降低再生电加热器2的能耗,另一方面也可降低除湿转轮1处理后的热气流的冷却能耗,对于带除湿转轮1装置的空调设备,可以显著降低其运行能耗、缩短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对于推广除湿转轮1的普及应用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84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离式热管排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础底板沉降后浇带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