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9842.4 | 申请日: | 2010-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21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灵;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松灵 |
主分类号: | F23J3/00 | 分类号: | F23J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 山东省青岛市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碎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煤火电厂使用的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破碎锅炉的省煤器灰渣的轮式碎渣机。
背景技术
燃煤火电锅炉的携带大量粉煤灰的烟气流经锅炉的省煤器时,其中的较粗颗粒的和块状的灰渣会沉淀下来,经由多个排灰口排出,再经气力输送至灰仓。但这些块状灰渣不易气力输送,虽然其量极少,但积少成多也会堵塞输送管道。为了解决块状灰渣堵塞问题,国内外为此采取了种种措施,然而至今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湿式除渣时,以管道连接排灰口和炉底捞渣机,用水将省煤器灰渣冲到捞渣机水槽内,但现今干式除渣普遍取代湿式除渣后已取消了捞渣机;再如在省煤器的每个排灰口处装一篦子将块状灰渣筛分出来而辅以人工处理,但此处距地面20多米高,工人每天爬上爬下劳累、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轮式碎渣机,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块状灰渣堵塞气力输送管道的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式碎渣机,包括机壳,主轴、轴承,所述机壳上、下部分别有进口和出口,近出口处有弧形篦和篦座,所述机壳中心有轴承孔,所述主轴的轴承装在该轴承孔中,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类似汽车轮子的轮盘,轮盘的轮毂与所述主轴的一端连接而形成悬挑结构,轮盘的轮缘(相当于轮圈与轮胎部分)上有多个径向的圆孔,孔内嵌装圆柱销状碎渣齿,轮盘的辐板呈弯曲状而形成了轮毂与轮缘间的环形空间和轮盘重心处的中心空间,该环形空间内装一阻止碎渣齿窜动的支撑环,支撑环紧固于轮盘的辐板上,该中心空间容纳所述机壳中部的轴承孔,该轴承孔内装有主轴的滚动轴承。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有以下技术特征:轮盘一端外的机壳的端壁上有一拆下后便可让碎渣齿或轮盘拆装的圆形端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机壳一侧壁的上部内装可更换的上衬板,下部是手孔,手孔盖内侧装可更换的下衬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弧形篦是嵌装于篦座上且可经所述手孔取出或装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小型轮式碎渣机,专用于破碎省煤器灰中块状灰渣。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高速旋转的轮盘,轮盘的轮缘上嵌装有数枚便于更换的耐磨碎渣齿,在该轮盘下方即机壳的出口处装有便于更换的耐磨弧形篦,省煤器的灰渣进入本碎渣机后,其中的块状灰渣在高速旋转的碎渣齿反复打击和左右端壁板、上下侧壁板、弧形篦的反击下而迅速破碎,达到适于气力输送粒度的便同粗粒的粉状灰一起通过了弧形篦到达碎渣机出口,而尚未达到合格粒度的则继续被反复打击直至合格。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1.在轮盘的轮缘齿孔中嵌装碎渣齿,在辐板上紧固一阻止碎渣齿在齿孔中窜动的支撑环,碎渣齿的这一新装配结构既简单,又牢固。
2.在机壳的一端壁上有一可拆卸的端盖,拆下该端盖就可让支撑环拆出,从而可让易磨损的碎渣齿从齿孔中拆出而行更换,无须拆下轴承等部件,维修更换零部件简易方便。
3.在机壳的一侧壁下部有手孔,易磨损的弧形篦嵌装于篦座中,拆下手孔盖便可将弧形篦从篦座中拉出而行更换,简易方便。
4.两滚动轴承位于轮盘的质量重心处,从而克服了轮盘与主轴构成的悬挑结构通常带来的轴承负荷增大的弊端。
5.体形小且造价低,适于每台锅炉省煤器多台碎渣机配套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的整机横剖示意图,图2中B-B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的整机纵剖示意图,图1中A-A剖视;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的轮盘纵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拆下磨损件弧形篦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拆下磨损件碎渣齿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6是通常的简支结构示意图;
图7是通常的悬挑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轮式碎渣机的悬挑结构示意图。
1.端衬板;2.轮盘;2-1.轮毂;2-2.辐板;2-3.轮缘;3.端盖;4.上侧衬板;5.主轴;6.滚动轴承;7.轴承盖;8.手孔盖与下衬板组件;9.支撑环;10.弧形篦;11.篦座;12.碎渣齿;13.机壳;14.电机;15.联轴节;16.进口;17.出口;18.环形空间;19.中心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松灵,未经陈松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8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戒环及其配套的戒指托
- 下一篇:一种外形六角内形三角状螺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