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吸管的饮料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09881.4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5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胡艺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艺川 |
主分类号: | B65D85/72 | 分类号: | B65D85/72;B65D7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吸管 饮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料盒,尤其涉及一种内置吸管的饮料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种饮料盒都是饮料盒和吸管分开的,饮用时需要把吸管插进饮料盒中才能饮用,该种饮料盒的缺点是插入吸管时,容易造成人手对吸管的污染,再加上如果插入孔处的卫生状况差就使得污染会轻易侵入饮料盒内,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另,在吸取饮料盒内的饮料时,也同样会存在因为吸管有时候没有插入到盒体的底部的角落而造成吸取不完的现象,从而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置吸管的饮料盒,该饮料盒结构简单,且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无须用手接触吸管,不仅卫生且使用方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置吸管的饮料盒,包括盒体、吸管以及设置在盒体上的出液口,其中:所述吸管位于盒体内部,所述吸管包括进液端、出液端以及位于进液端和出液端之间的弯折部,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于盒体内部的边角处,且所述出液端与所述盒体上的出液口相对应。
其中,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位于盒体内部相邻的二边角处、或者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位于盒体内部相对的两条边的中心点处、或者所述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位于盒体内部相对的二边角处。
其中,所述盒体由本体和覆盖于本体上方且与本体密封连接的盖体组成,所述盖体的一端与本体呈固定式的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本体呈可撕开式的密封连接,且所述盖体与本体的撕开处形成盒体的出液口。
其中,所述吸管设于所述盖体朝向本体的一侧,所述进液端固定地设于盖体与本体密封连接的一端,所述出液端位于盖体与本体呈可撕开式密封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盖体与本体呈撕开式密封连接的一端可延伸出本体外周壁一定的距离,即形成一延伸部。
其中,所述进液端通过粘胶固定地设于盖体与本体密封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盖体为凹形软性膜。
其中,所述盖体由连接体和条状体组成,所述连接体的一端与本体呈固定式的密封连接,另一端与本体形成一开口部,该开口部即盒体的出液口,所述条状体的一端设置在连接体上,所述条状体朝向开口部的一端延伸出所述连接体一定的距离并与本体呈可撕开式的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进液端通过粘胶固定地设于连接体与本体密封连接的一端。
其中,所述连接体为凹形软性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吸管设置于盒体内部,在饮用时,使用者的手无须接触吸管,只需撕开出液口处,吸管就会露出,使用者就可饮用了,可减少对吸管的污染,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起来非常卫生方便,极具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的饮料盒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饮料盒竖直放置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饮料盒倾倒放置时的剖视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饮料盒倾倒放置时的剖视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的饮料盒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饮料盒竖直放置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饮料盒竖直放置时的剖视图一;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饮料盒倾倒放置时的剖视图二;
图9是本实用新型内置吸管的饮料盒第三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饮料盒竖直放置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饮料盒竖直放置时的剖视图一。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盒体;2吸管;3出液口;4进液端;5出液端;6弯折部;
7盒体内部的边角;8本体;9盖体;10粘胶;11本体外周壁;
12延伸部;13液体;91连接体;92条状体;14开口部;15孔;
16撕开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吸管的饮料盒,包括盒体1、吸管2以及设置在盒体1上的出液口3,其中:所述吸管2位于盒体内部,所述吸管2包括进液端4、出液端5以及位于进液端4和出液端5之间的弯折部6,即所述吸管2呈可弯折的V字形,所述进液端4和出液端5分别设于盒体内部的边角7处,且所述出液端5与所述盒体1上的出液口3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艺川,未经胡艺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8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曝气生物滤池
- 下一篇:客车底盘空气悬挂工艺减震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