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平上下楼担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0052.8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1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武秀东;李晓舟;马忠强;王欣;徐振洋;申博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G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001 | 代理人: | 曲博 |
地址: | 130022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下楼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上下楼担架,用于通过楼房步行楼梯抬送患者,属于医疗救援器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在通过楼房步行楼梯抬送患者的过程中,为保持患者身体的水平姿态,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由申请号为200820033487.3的一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的一项名称为“坡道担架”的方案。该坡道担架具有平行四杆机构,见图1所示,该机构由一对长连杆1、一对短连杆2铰接而成,呈平行四边形,短连杆2呈垂直状态,一对短连杆2各固接一个把手3,与担架面4垂直的支撑杆5与短连杆2平行且与一对长连杆1铰接。当使用该坡道担架上下楼时,见图2、图3所示,长连杆1发生倾斜,但是,短连杆2仍保持原来姿态,因此,担架面4也仍保持原来的水平状态,实现水平上下楼。然而,该坡道担架却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人体上下质量不对称,导致患者身体重心未与担架几何中心重合,抬担架者开始抬担架时两人需要通过几次改变握持把手3的位置,才能抬平担架并在上下楼时依然保持担架面4水平,前后两位抬担架者始终需要密切配合,否则,担架的状态就会变化。因此,该坡道担架不易操作,使用不便,难以快捷抬送患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获得一种操作容易、使用方便、抬送快捷、能够在上下楼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的担架,我们发明了的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
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具有平行四杆机构,见图4所示,其特征在于,该平行四杆机构由一对长连杆1、一对短连杆2铰接成平行四边形,短连杆2呈垂直状态,与担架面4垂直的支撑杆5与短连杆2平行且与一对长连杆1铰接,在担架面4两侧各有一组所述平行四杆机构,在一个短连杆2的上端固接一个背架6,背架6的上端呈弯钩状,并朝向担架外侧弯曲,在一个长连杆1远离背架6的延长方向上固接一个握把7。
本实用新型其技术效果在于,见图5所示,由于背架6在短连杆2延长方向上固接,当一位抬担架者将背架6呈弯钩状部分搭在肩上时,只要该抬担架者基本保持直立状态,短连杆2的垂直状态基本不变,不论是平地行走还是上下楼,不论走在楼梯高处还是低处,同时,背架6搭在肩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手握把手3要牢实得多,即使患者身体重心相对于平行四杆机构几何中心有所偏离,也比较容易控制其平躺状态。由于握把7与一个长连杆1固接,而非与短连杆2固接,所以,另一位抬担架者只需手握握把7抬起担架即可,不论握在握把7的何处,除了担架该侧被抬起外,对于担架的其他状态如担架面4的水平状态没有影响,也就是说,担架面4的状态只由背架6一侧的抬担架者决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之担架在使用过程中无需两位抬担架者的密切配合。可见,本实用新型之担架操作容易、使用方便、抬送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坡道担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坡道担架结构及在坡道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现有坡道担架在坡道如楼梯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结构及在坡道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的一种具体实用的结构立体示意图,该图兼作为摘要附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的一种具体实用的结构及在坡道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水平上下楼担架具有平行四杆机构,见图4所示,该平行四杆机构由一对长连杆1、一对短连杆2铰接成平行四边形,短连杆2呈垂直状态。与担架面4垂直的支撑杆5与短连杆2平行且与一对长连杆1铰接。在担架面4两侧各有一组所述平行四杆机构,前横杆8、后横杆9将所述两组平行四杆机构连接成一体,见图6所示,其中,前横杆8两端分别与每组平行四杆机构中的同一侧的短连杆2如与背架6固接的短连杆2固接;后横杆9两端分别与两个握把7固接。在一个短连杆2的上端固接一个背架6,背架6的上端呈弯钩状,并朝向担架外侧弯曲。背架6或者通过固接在前横杆8上实现与短连杆2的固接,这样可以将两个背架6间距调整到与抬担架者肩宽相符的程度。握把7固接在长连杆1如上方的长连杆1远离背架6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具体方案还包括:
一、与担架面4垂直、与短连杆2平行、与一对长连杆1铰接的支撑杆5作为一个等效短连杆,它与一个短连杆2、一对长连杆1构成一个平行四杆机构。此时,可以省去一个短连杆2,一个长连杆1如下方的长连杆1其长度可以从被省去的短连杆2处缩短到与支撑杆5的铰接处,见图6、图7所示。该具体方案的效果在于简化结构、减轻担架重量。
二、长连杆1如上方的长连杆1靠近背架6一端自其与短连杆2铰接处延长形成前握把10,见图6、图7所示。如此可使前方通过背架6抬担架者同时手握该前握把10,进一步方便、容易地掌控担架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理工大学,未经长春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00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桶专用钳
- 下一篇:具有较高剪切性能的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