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擦地锚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0238.3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5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良军;邹生强;关金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80 | 分类号: | E02D5/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2 北京市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杆塔拉线用地锚,具体的涉及一种应用于特殊地形的非埋入式的摩擦地锚。
背景技术
地锚在输电线路架设中用于固定架线杆塔的稳定加固,传统的地锚需要在地面开挖并深埋入底下。但是在在河网、泥沼、沙漠、山地等地形使用,所需的运输量大,开挖工作时间长,用工多,安全系数低,还会致使大面积的破坏植被,占地赔偿损失大。
在比较特殊的地形,例如积水区、沼泽地、风积沙、流沙、河套等不易开挖地带,使用埋入式地锚有较大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不允许大面积开挖破坏地面的城市改造地区,施工和设置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合理,可利用重力摩擦方式设置的摩擦地锚,该摩擦地锚为非埋入式地锚,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效益显著,可替代传统的深挖地锚来解决沙地、泥沼及岩石等特殊地带的无法开挖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摩擦地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地锚包括牵引部和负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重部为一承重钢构体,所述牵引部具有一斜向下延伸的楔形部,该楔形部连接一框体,框体上设置有牵引点;所述负重部与牵引部间铰接连接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承重钢构体是由角钢组成的桁架结构,所述角钢间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
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部的框体为一角钢组成的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的一侧部与所述承重钢构体的一侧部间设置多个铰接部件。
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部的框体的另一侧部设置牵引点,该牵引点位于该框体侧部的中部,该牵引点为一U型环。
再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楔形部由牵引部的框体下端面斜向延伸并交汇固定于一角钢上的至少两根角钢组成,所述至少两根角钢由框体与承重钢构体铰接的一侧向框体的相对另一侧斜向延伸。
该摩擦地锚为利用重力摩擦的方式设置的非完全埋入式地锚,牵引部和负重部可均由角钢组成。整个摩擦地锚可采用两个铰接的框式结构,摩擦地锚的前端为牵引部,牵引部的框体下方设置的楔形部可埋入底下约50cm左右,牵引部的框体上设置牵引点与拉线连接。摩擦地锚的后端为负重部,该负重部可以为角钢组成的与地面接触的钢构架,每根角钢间可以用螺栓也可以用焊接方式进行固定。根据受力的不同,可调整该负重部的宽度和长度。在负重部是哪个可布置沙袋等重物,调节摩擦地锚的摩擦力。
在进行组塔和架线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首先根据现场的情况和地质条件进行试验计算。通过调节沙袋的多少来控制摩擦地锚的受力。摩擦地锚上放置的沙袋可就地取材,施工现场的沙子就可直接装袋。施工结束后,也可直接回填到施工现场,不会对施工现场的环境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摩擦地锚设计合理,可利用重力摩擦方式设置,该摩擦地锚为非埋入式地锚,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经济效益显著,可替代传统的深挖地锚来解决沙地、泥沼及岩石等特殊地带的无法开挖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阐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摩擦地锚由负重部10和牵引部20两部分组成,总面积为:2.97×1.3=3.861平方米。负重部10为一承重钢构体,承重钢构体是由角钢11组成的桁架结构,角钢间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牵引部20位于前端,牵引部具有一斜向下延伸的楔形部23,该楔形部连接一框体21,该框体为一角钢组成的矩形框体,该矩形框体的一侧部与承重钢构体的一侧部间设置多个铰接部件11。牵引部的框体的另一侧部设置牵引点22,该牵引点位于该框体侧部的中部,该牵引点为一U型环。楔形部23由牵引部的框体下端面斜向延伸并交汇固定于一角钢24上的至少两根角钢组成,该至少两根角钢由框体与承重钢构体铰接的一侧向框体的相对另一侧斜向延伸。
该摩擦地锚一般用在埋入式地锚设置有困难的地形,如积水区、沼泽地、风积沙、流沙、河套等不易开挖地带。该摩擦地锚设计允许拉力为50KN,使用时可根据摩擦地锚受力条件如摩擦地锚最大使用拉力和拉线对地面夹角来确定负重重量,可按受力曲线或者在下表1中对应查取。例如拉线对地面夹角30°时,摩擦地锚最大受力为30KN查得堆土重量应不小于2.25吨。在负重部上可堆土形成负重。可以用草袋或编织袋装沙、土堆砌在地锚桁架上,间隙愈小愈好。亦可沿角钢外缘堆砌至要求高度的围墙,然后内部填实沙、土,夯实至接近原状土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直流建设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0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单向阀式压力注浆装置
- 下一篇:新型链条销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