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0598.3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9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植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博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钟子敏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gprs 传输 通道 土壤 墒情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墒情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必须三管齐下,一是确保耕地底线,二是培育高产良种,三是恢复和培育高产土壤。前两者党中央已经给予高度重视,绝不能让后者成为短板”。因此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预报以及保护方面开展深入性的研究与合作,全面调查土地现有状况,制定科学而又严谨的调查数据体系和论证体系,可以有效分析土壤墒情,土壤盐分及酸度等信息,保护良沃耕地资源,促进粮食有效生产。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土壤墒情势必越来越差。加之在土壤墒情不佳时,过度使用化肥往往会造成土壤板结,致使土壤墒情严重缺失。久而久之,“有良种而无好土地”的状况极易出现,致使土壤墒情缺失严重,这将严重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人们获取农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过人工测量,获取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而通过使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对农田环境的影响,获取精确的作物环境和作物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该系统能够自动将土壤墒情信息通过GPRS传递到后台系统,实现在通用的计算机平台上对土壤墒情进行迅速和较准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土壤墒情信息的土壤墒情传感器、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用于对墒情信息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和用于连接通用计算机平台的GPRS模块,所述土壤墒情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微处理器和GPRS模块顺序连接。
其中,所述土壤墒情传感器包括至少一个接地探针、发射驻波反射探针、振荡器、功率驱动器、检波滤波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所述接地探针插入到土壤中用于反射发射驻波反射探针的信号,所述振荡器与功率驱动器连接,所述发射驻波反射探针与功率驱动器并连到检波滤波电路,检波滤波电路与差分放大电路连接,差分放大电路与所述模数转换器连接。
其中,所述发射驻波反射探针的针端部呈尖锐状。
其中,所述接地探针为两个以上,且所述接地探针位于以发射驻波反射探针为圆心的圆上。
其中,所述振荡器为60M~200MHz振荡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对土壤墒情信息获取不利的缺陷,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的电压的变化与土壤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直观地获知土壤的墒情信息,并利用GPRS传输通道传递到后台系统,实现在通用的计算机平台上可以对土壤墒情进行迅速和较准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施例的结构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实施例的土壤墒情传感器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土壤墒情,是指土壤的湿度,即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GPRS,是指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其英文为: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它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包括用于检测土壤墒情信息的土壤墒情传感器10、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11、用于对墒情信息进行处理的微处理器12和用于连接通用计算机平台的GPRS模块13,所述土壤墒情传感器10、模数转换器11、微处理器12和GPRS模块13顺序连接。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对土壤墒情信息获取不利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基于GPRS传输通道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的电压的变化与土壤湿度的对应关系,可以直观地获知土壤的墒情信息,并利用GPRS传输通道传递到后台系统,实现在通用的计算机平台上可以对土壤墒情进行迅速和较准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植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植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05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坠伤电梯井
- 下一篇:利用烟气干燥污泥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