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0810.6 | 申请日: | 2010-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58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游金城;何振芳;葛立军;李运清;游泽;丁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铁三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姚铁 |
地址: | 10007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讯 接发仪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
背景技术
我国地域辽阔,铁路四通八达,在铁道线上的站点车辆作业场上“无线通讯接发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无线通讯接发仪的工作离不开天线,所以天线在无线通讯接发仪的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站点众多,地理环境复杂,特别是沿海地带及南方潮湿地区,对天线架的侵蚀十分严重,天线的架设一般是在房屋顶上,由钢丝斜拉线固定,钢丝绳极易腐蚀断,造成设备不能正常使用。在电气化区段,天线架设受接触网高度的影响,架设天线时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选用不同高度的天线塔。而现有的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的高度都是固定的,所以当需要调整天线的高度时,只能在地基上进行处理。而对地基的施工不但耗费工时,而且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可调整高度的天线塔,以便灵活的调整天线的高度,以便适用不同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能够灵活地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的高度需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包括塔身,塔身包括底座、下支杆、可调节支杆和上支杆,其中,下支杆与底座连接,下支杆上设有径向的固定通孔,可调节支杆上设有径向的调节通孔,可调节支杆插入下支杆内,并通过螺栓同时插入固定通孔和调节通孔固定,所述固定通孔和调节通孔的个数总和至少为三个,上支杆与可调节支杆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可调节支杆上设有法兰盘,法兰盘连接有天线托盘支架,天线托盘支架上设有天线托盘,天线托盘上设置有天线。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天线托盘支架与可调节支杆之间设有斜支撑杆,斜支撑杆一端与天线托盘支架连接,另一端与可调节支杆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可调节支杆上的法兰盘的侧面设有螺孔,天线托盘支架螺纹连接于螺孔内。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天线通过吸盘设置于天线托盘上。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上支杆为避雷针。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下支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法兰盘通过螺栓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下支杆与底座之间设有斜支撑板,斜支撑板的一端与下支杆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固定通孔为3个,沿下支杆的轴向等距排列。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增加其实用性。其中,所述调节通孔为3个,沿可调节支杆的轴向等距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高度,方便牢固,且结构简单、装卸快捷,便于运输。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可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如;房顶上、侧墙上、铁塔上、铁路站场灯桥上进行安装。天线采用吸盘式,便于检修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通讯接发仪天线塔的较佳实施例的下支杆与可调节支杆连接部的结构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铁三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铁三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08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