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12孔并行加样槽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2494.6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林;冯文鸿;庞超;朱敏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2 并行 加样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仪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12孔并行加样槽。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性疾病一直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新现和再现传染病的出现以及严重耐药菌的播散,使“细菌感染”问题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可以引起人类感染的病原菌有成百上千种,对于每一例患者来说,究竟是何种细菌引起的感染?是内源性感染或是外源性感染?是医院感染或是社会感染?是偶发感染或是流行性感染?要明确这些问题都必须进行准确、快速的细菌鉴定,可以说细菌鉴定是监测和防止感染性疾病流行和传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起到了“严防、把关”的作用。
控制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是合理使用抗生素,然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所有细菌都对现有的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耐药菌的出现使临床医师按照经验用药的治疗方案往往难以奏效,必需通过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才能了解感染细菌对何种药物敏感,才能正确实施个体化治疗,获得良好效果。
传统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方法为手工法,结果为肉眼判断,所以存在费时、费力,准确性差等问题,对临床治疗指导性不强。“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90年代引入我国,一直垄断着国内市场。但因仪器价格和试剂成本昂贵,目前在国内难以普及,仅有少数大型医院拥有。国产仪器的研制开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末,其目的是降低仪器价格和使用成本,以满足广大基础医院的需求。
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主要功能是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菌种鉴定,同时对该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和评估审核,以指导临床医师正确实施抗感染个体化治疗;并通过存储、处理、分析各种资料,给临床经验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此外还具有院内感染的统计和追踪功能。
目前已有的半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或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或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等产品,与之配套使用的为24孔和96孔试剂盒。
96孔试剂盒分8排,每排12孔,这些孔按不同布局分别用于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两个体系。每个孔根据作用不同需要向里面注入不同的液体物质,用于细菌鉴定的需要注入不同生化反应物质和培养基,用于药敏试验的需要注入专门的培养基以及含有不同倍比稀释浓度的各种抗生素。
生产试剂盒时,向孔内加注培养基和其他物质是很麻烦的事,96个孔要一个个加注溶液,一个试剂盒要加注96次,还要求每孔的液体数量相同。不仅很慢,由于相邻孔液体物质不同还容易加错。12孔并行加样槽就是解决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手工加样加样慢、易出错、难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大、不能高温高压灭菌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样快、不易出错、可以做到每孔加样剂量相等、工人劳动强度小、能高温高压灭菌的12孔并行加样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12孔并行加样槽,它包括外壳、槽孔、引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在其正面四个角切下等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形成八边型,槽孔为位于外壳内部有顶部向下凹陷形成的凹槽,数量为12个,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引导槽为长条形凹槽,将每个槽孔都连接到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上,每个槽孔和与之相连接的引导槽容积之和都相等。
还包括定位点,所述定位点为圆形凹槽,数量为12个,位于外壳中部纵向轴线位置底部内侧,与引导槽一一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12孔并行加样槽有12个槽孔,槽孔和引导槽的容积相同,可向试剂盒孔内灌注需要的液体,每个槽孔的容积可以灌注100个孔的容量,当需要向试剂盒孔内加注液体时,先把不同液体按一定的分布灌入加样槽内,每个槽孔都有引导槽,引导槽的分布、排列和间距与12管一字排列吸附排枪是一致的,同时,也与试剂盒每排12个孔的间距相同,使用时,12管一字排列吸附排枪从加样槽的引导槽中同时吸取额定的相同数量的液体,然后同时注入试剂盒一排12个孔中,只需8次就能完成96孔试剂盒加注。不仅提高速度,每孔剂量也能确保一致,由于事先把不同液体按一定的分布灌入加样槽内,试剂盒每孔的液体也不会加错。
2.本技术的实现完全使用机械自动化,让加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
3.本技术在使用时过程中,可以不必由人工手持操作,故可以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12孔并行加样槽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12孔并行加样槽实施例1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鑫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24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