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瓶机供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2650.9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0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清光;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新黄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9/36 | 分类号: | C03B9/36;B29C49/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1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瓶机 供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瓶加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制瓶机供气装置。
背景技术
制瓶机即是将塑料原料或玻璃液滴入模具中,用冲头压制成瓶胚,然后利用冷风吹涨瓶胚成玻璃瓶雏形。用于吹涨瓶胚的风力通过供气装置供应,现有的供气装置时由依次连通的空气压缩机、气罐、空气冷凝器和气包组成,然后气包对制瓶机进行供气。现有的连接空气压缩机、气罐、空气冷凝器和气包的管路直径较小,压缩空气在输送过程中会形成的压差较大,增加了能耗,且极易对管路中零部件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制瓶机供气装置,解决现有供气装置输送过程中压差大,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制瓶机供气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压缩机、气罐、空气冷凝器、气包,所述的气包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气包和第二气包;所述的空气冷凝器与第一气包之间的管道的直径为421-431毫米;所述的第二气包的出气管道的直径为214-224毫米。
所述的空气冷凝器的内腔直径为1.1-1.3米,其内路管的直径为46-56毫米。
所述的气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直径均为214-224毫米。
所述的第一气包和第二气包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空气冷凝器选用内腔直径为1.1-1.3米的大容量空气冷凝器,其内路管的直径为46-56毫米,增大空气冷凝器的容积和内管路的直径,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空气的流量,且由于其内路管的直径的增大,保证了冷凝接触面的增大,有利于更多气体的冷凝,提高了冷凝率;
气罐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直径设为214-224毫米,冷凝器与第一气包之间的管道的直径为421-431毫米,第二气包的出气管道的直径为214-224毫米,通过管路直径的增大,增加了管道内气体单位时间的流量,减小了气体在运输中造成的压差、管道内零部件因压差造成的变形,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所述的气包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气包和第二气包,保证了对制瓶机的供气充足,且气包之间连接有过滤器,过滤出气体中的杂质,大大提高了供气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单位时间内供气量大,且供气装置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压差小,能耗低,且供气装置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空气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制瓶机供气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空气压缩机1、气罐2、两台串联的空气冷凝器3、第一气包4a、过滤器8和第二气包4b;气罐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直径均为219毫米,空气冷凝器3的内腔直径为1.2米,其内路管7(见图2)的直径为51毫米,空气冷凝器3与第一气包4a之间的管道5的直径为426毫米,第二气包4b的出气管道6的直径为219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新黄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新黄山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2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