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3043.4 | 申请日: | 2010-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4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兵;梁文彦;王振清;韩玉来;孟祥男;刘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08 | 分类号: | E02D3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建筑 抗震 基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抗震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背景技术
地震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地震中的剪切波为其重要的破坏形式之一,鉴于此,人们在建筑设计及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公开号为WO2009054339(A1)的专利文件中,建立了具有恢复效果的隔震系统,该系统通过施加恰当的摩擦力和延长自振周期达到吸能隔振效果。
但是这些措施还只是简单地停留在被动地、完全地承受地震所产生的冲击荷载的层面,是以该地区设防烈度为依据的,一旦地震等级超过了该地区设防烈度,建筑物极易遭到破坏,甚至倒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地震剪切波对主体结构的破坏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钢球、碗扣、托碗、硫化多孔橡胶板、地梁和承台,托碗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承台顶面的混凝土内,钢球装在碗扣中,碗扣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地梁底面混凝土内,地梁通过钢球压在承台上的托碗内,在承台边内缘与地梁之间设置硫化多孔橡胶板。
托碗的外缘口与承台上表面的标高一致。
碗扣的外缘口与地梁下表面的标高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的地梁与承台是断开的,地梁通过钢球将上部荷载传递到承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地梁与承台之间设置钢球,当发生地震时,在剪切波作用下,地梁及主体结构由于惯性作用相对承台发生快速平移,撞击到承台边内缘的硫化多孔橡胶板上,由于硫化多孔橡胶板极强的阻尼作用,可吸收绝大部分撞击能量,大大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由于钢球压在托碗上,当地梁及上部结构发生位移后,在其自重及托碗的碗状结构共同作用下,可自动恢复到原始位置。
较目前抗震技术或措施而言,本实用新型在建筑物地梁与承台内缘的硫化多孔橡胶板撞击过程中就消纳了大量的地震冲击荷载,有效地减少了地震中剪切波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能量,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承台可发生相对位移的地梁及阻尼作用极强的硫化多孔橡胶板,使得地震中的剪切波所产生的冲击荷载在地梁撞向硫化多孔橡胶板的过程中被吸收,避免了地震剪切波对主体结构的破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碗扣、钢球及碗托图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钢球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3,将托碗3通过锚固钢筋预埋在承台6顶面混凝土内,其外缘口与承台6上表面标高一致,将钢球1装入碗扣2中,通过锚固钢筋将碗扣2预埋在横向地梁5与纵向地梁交叉处底面混凝土内,其外缘口与地梁5下表面标高一致,地梁5通过钢球1压在承台6上的托碗3内,在承台6边内缘与地梁5之间设置硫化多孔橡胶板4即可。地震发生时,地梁由于惯性作用撞向承台6边内缘硫化多孔橡胶板4,由于硫化多孔橡胶板4极强的阻尼作用,迅速吸收了地震荷载,使主体结构免受地震作用的破坏,实现抗震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30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橡胶减震垫
- 下一篇:电梯双移动副摆动导杆结构的直线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