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变容积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试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3525.X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2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申旭;江洪;李超;高明宏;黄定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4 | 分类号: | G01M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变 容积 空气 弹簧 附加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空气悬架系统中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具体涉及其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的试验装置一般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是通过调节阀口开度来研究空气弹簧刚度特征,空气弹簧附加气室的容积固定不变,空气弹簧刚度的变化范围较小,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较差。另一种是附加气室的容积通过注入液压油来改变,附加气室容积变化响应迟缓,并且要在传统的附加气室上增加供油设备,不仅增加了制作成本,而且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占用了一定的空间,不利于空气悬架的合理布置;附加气室内液压油的防泄露也很难实现,容易造成污染;液压油产生的气穴除了产生振动和噪声外,还会损坏零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容积可变的空气弹簧附加气室试验装置,使附加气室压力恒定,增加空气弹簧的刚度变化范围,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龙门框架,龙门框架具有的立柱垂直固接其底座两侧,底座中间依次连接油缸、激振头、小连接托盘、螺旋弹簧、非簧载质量配重、减振器、主气室、大连接托盘、三组圆柱型直线导套副和簧载质量;主气室连接附加气室,附加气室和主气室组成空气弹簧系统,附加气室外部是一圆柱形外壳体,圆柱形外壳体内腔是用扇板周向分隔的八个体积相等的扇形柱体腔室,八个扇形柱体腔室上端面封闭有一隔板,形成圆柱形外壳体上、下层,在隔板上设有与八个扇形柱体腔室相对的八个小孔;圆柱形外壳体上层有活动盖板,活动盖板上设有高度传感器且上端面的中央设置一个凸台,凸台通过螺纹孔连接滚珠丝杠副,滚珠丝杠副另一端连接步进电机;在圆柱形外壳体上层的侧壁上是连通主气室的连接孔,在活动盖板下端面垂直固接八个分别与八个小孔密封相配的柱塞,八个柱塞的长短依次成等差数列;空气弹簧系统通过数控电液伺服振动测试系统连接计算机,步进电机和高度传感器分别电连接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子控制系统,实现了空气弹簧附加气室内部气压基本恒定以及容积快速改变,使空气弹簧获得较大的刚度变化范围,提高轿车的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无需要外设其它设备,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空气弹簧附加气室7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隔板19上的七个小孔32开口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隔板19上的一个小孔32开口时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的控制结构图;
图中:1-底座;2-油缸;3-激振头;4-小连接托盘;5-螺旋弹簧;6-支撑板;7-附加气室;8-导管;9-横梁托盘;10-立柱;11-簧载质量;12-圆柱型直线导套副;13-大连接托盘;14-主气室;15-减振器;16-非载质量配重;17-圆柱形外壳体;18-扇板;19-隔板;20-柱塞;21-活动盖板;22-凸台;23-滚珠丝杠副;24-步进电机;25-附加气室上盖;26-高度传感器;27-连接孔;28-计算机;29-数控电液伺服振动测试系统;30-空气弹簧系统;31-控制器;32-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试验装置采用龙门框架结构,龙门框架的立柱10通过螺栓垂直固接在底座1的两侧,在底座1的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垂直固接油缸2,油缸2的上端通过螺栓连接激振头3,激振头3的上端通过螺栓和小连接托盘4相连,螺旋弹簧5下端连接小连接托盘4,上端连接非簧载质量配重16。减振器15和主气室14通过螺栓依次连接于非簧载质量配重16与大连接托盘13之间。空气弹簧主气室14通过导管8连接附加气室7,附加气室7固定放置在支撑板6上,支撑板6固定连接立柱10。在大连接托盘13上端连接三组圆柱型直线导套副12,三组圆柱型直线导套副12均匀布置在横梁托盘9的圆周上,横梁托盘9通过螺栓连接在立柱10上。三组圆柱型直线导套副12最上端连接簧载质量11,三组圆柱型直线导套副12是簧载质量11的导向及定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35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V”型刨丝、切片机
- 下一篇:组合式手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