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洗的电热鞋垫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3626.7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6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施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济生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H05B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拆洗 电热 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鞋垫,特别涉及一种可拆洗的电热鞋垫。
【背景技术】
俗话说:寒从足下起,病从脚下生,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冬天,有的人即使穿上毛袜、棉鞋或皮毛鞋,也还感到脚冷冰冰的。这是由于低温空气影响引起脚部血管收缩,又因为脚离心脏远,血液供应较少,加之脚的皮下脂肪较薄,保暖能力差等原因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脚与呼吸道黏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神经联系,一旦脚受了凉,就可反射性导致上呼吸道黏膜内的毛细血管收缩,纤毛摆动减慢,抵抗力明显降低,原来潜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则乘虚而入,并大量繁殖,引起各种疾病,因此足部的取暖很重要。传统的鞋垫只能起到减少脚部的热量散失,不能起到取暖的功效。后来市场上出现的使用自发热材料制作的鞋垫,这种鞋垫因为有自发热材料在里面,鞋垫做的很厚,使用者行走时很不舒服,而且还有使用寿命短,不方便拆洗的缺点。还有使用电热丝或者PTC发热材料的鞋垫,因为要使用220V交流电供电,安全性能差,而且不方便移动。中国专利《电热鞋垫》(专利号:200810019232.6)公开了一种电热鞋垫,包括基体,电热导电织物窄条及引出导线,电热导电织物窄条装订布置在基体朝向脚掌一面,其两端分别设置用于与供电电源相连接的引出导线,电热导电织物窄的电源电压取3-12V,也可以通过电池进行供电,该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安全性能高,但仍存在不能拆洗的问题,使用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异味,而且当鞋垫破损或者导电织物不发热时,只能弃之不用,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拆洗、安全性能高的电热鞋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拆洗的电热鞋垫,包括上垫面、下垫面、电热膜,电源线,上垫面与下垫面之间有一放置电热膜的夹层,上垫面与下垫面边缘有一取放电热膜的缺口,电源线一端与电热膜连接,电源线另一端通过上述缺口延伸到电热鞋垫外部,电源线另一端连接USB接头或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电热膜位于上垫面与下垫面之间的夹层内,电源线通过USB接头与电脑的USB接口连接或者直接连接电池为电热膜提供低压直流电,电热膜通电后发热,热量通过上垫面或下垫面将热能传导到使用者足部;需要清洗鞋垫和更换损坏的部件时,通过上垫面与下垫面边缘的缺口取出电热膜即可。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通过电热膜作为发热材料,用其做发热材料制做的电热鞋垫的厚度更薄,穿着时更舒适;电热膜使用3V-12V的低压直流电,安全性能高,避免人体触电的危险;电热膜可从上垫面与下垫面之间的夹层中取出,方便电热鞋垫的清洗和更换损坏的部件。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垫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垫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热膜与电源线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可拆洗的电热鞋垫,包括上垫面1、下垫面2、电热膜3,电源线4,上垫面1与下垫面2之间有一放置电热膜3的夹层,上垫面1与下垫面2边缘有一取放电热膜3的缺口,电源线4一端与电热膜3连接,电源线4另一端通过上述缺口延伸到电热鞋垫外部,电源线4另一端连接有USB接头或电池。
实施例一:电源线4通过USB接口与电脑的USB接口连接,为电热膜3提供直流电,电热膜3通电后发热,热量通过上垫面1或下垫面2将热能传导到使用者足部;当电热鞋垫需要清洗时或者更换损坏的配件时,通过上垫面1与下垫面2边缘缺口取出电热膜3即可。
实施例二:电源线4通过与电池连接,为电热膜3提供直流电,电热膜3通电后发热,热量通过上垫面1或下垫面2将热能传导到使用者足部;当电热鞋垫需要清洗时或者更换损坏的配件时,通过上垫面1与下垫面2边缘缺口取出电热膜3即可。
上面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可以作出各种改型和变化,应当说这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济生,未经施济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36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