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风力发电机的稳速变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4915.9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一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2 | 分类号: | F03D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08 | 代理人: | 董梅;李颖薇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力发电机 稳速变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机的稳速变桨装置,用于风力发电机针对风速变化时达到发电功率的稳定输出。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不可再生能源日渐短缺、气候急剧变化、环境日益恶化的全球背景下,风能作来可再生、绿色环保能源受到各国高度关注,也将是我国当前新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向。
在风力发电中,由于自然界的风速变化无常,为了提高风能的利用率,风力发电机往往采用变桨技术,遇大风甚至台风时通过调整风叶与迎风的夹角,达到发电功率稳定输出;变桨风力发电机基本上都有铰连接结构,而铰接处一般都需要加润滑油脂,否则铰连接处易磨损。
但由于目前采用的机械控制的变桨装置,结构比较复杂、大风下稳定性差、叶轮变桨频繁;而采用的电动控制变桨技术,其制造成本高、维修不方便,给风力发电机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当风力发电机运行一段时间后,风力发电机内的润滑油脂会损耗,需要添加润滑油脂进行,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保养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的带稳速装置的变桨风力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风力发电机的稳速变桨装置,设在多数个叶片和与发电机组的主轴相接的联动盘之间,叶片通过对应的叶片转轴与联动盘连接,所述的稳速变桨装置包括减震器、风轮法兰、连接杆、压缩弹簧和联动杆,其中,
所述的风轮法兰的中部设有轴套,通过轴套套在发电机组主轴上固定,联动盘和压缩弹簧依次套装在风轮法兰的轴套上,使压缩弹簧一端被联动盘抵压,另一端抵顶风轮法兰,联动盘可在风轮法兰的轴套上滑动;
所述的叶片转轴安装在风轮法兰上并在轴承支承下旋转,叶片固定安装在叶片转轴上;
所述的连接杆固定安装在叶片转轴上;
所述的减震器分别与连接杆、风轮法兰铰接,减震器包括弹簧和双向液压阻尼器,所述的双向液压阻尼器的一端与风轮法兰枢轴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杆及联动杆的一端同轴枢轴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与联动盘枢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减震器所产生的预紧力作用在连接杆上,对叶片会产生初始力矩,小风时其初始力矩大于叶片变桨的力矩,叶片保持不变桨;
当风变大时,叶片变桨力矩大于其初始力矩,减震器的弹簧被压缩,叶片开始变桨,直至减震器对叶片的产生的力矩与叶片变桨力矩相等,由于减震器含有双向液压阻尼器,当叶片变桨力矩变化不大时,减震器能保持不动,从而叶片保持不变桨,这样就减少了叶片变桨的频率;
当风变小时,叶片变桨力矩小于其初始力矩,减震器的弹簧伸长,直至恢复到初始状态,叶片变桨复位。
当叶片变桨时,所有的连接杆通过联动杆作用在同一个联动盘上,使所有叶片同步变桨,风力发电机平稳运行。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所述的双向液压阻尼器包括伸缩杆,弹簧套设在伸缩杆上。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每个叶片对应多数个减震器,在每个减震器中,双向液压阻尼器的一端均与连接杆及对应联动杆的一端同轴枢轴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分别与联动盘枢轴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双向液压阻尼器与连接杆及联动杆通过螺栓枢轴连接,螺栓依次穿过联动杆的一端,连接杆及双向液压阻尼器一端的内孔,在另一头由螺母旋固。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的双向液压阻尼器的内孔中设有镶嵌式自润滑轴承。镶嵌式自润滑轴承安装在减震器与连接杆枢轴连接的部位,具有减震、无需加油脂、耐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成本低的特点,通过减震器来控制叶片变桨角度,使得叶轮变桨更加平稳;
具有双向液压阻尼的减震器减少叶片变桨频率,能有效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效率和安全性;
而采用镶钳式自润滑轴承具有耐磨性好、无需添加润滑油脂,从而提高风力发电机运行寿命并降低保养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与连接杆及联动杆枢轴装配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叶片 2-叶片转轴 3-减震器
4-联动杆 5-螺栓
6-风轮法兰 61-轴套
7-联动盘 8-连接杆 9-压缩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49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