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组极性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5281.9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7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罗崇勇;任兆兴;张世安;赵红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6 | 分类号: | G01R3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绕组 极性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设备测试技术,特别涉及电气设备中测试绕组极性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电机、互感器、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调试施工及维护检修中,经常需要对这些电气设备感性绕组的引线端极性进行正确的检测判断,以确保各绕组间连接的正确,目前施工现场常用的绕组极性检测方法是:两名测试人员相互配合,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一人手持电池组正负极两根电源线对试品的一个绕组施加瞬时电源,另一人把毫伏表的正负端接在试品另一绕组上,在电源接通或断开瞬间,观察毫伏表指针偏向,来判断试品两个绕组的极性关系,上述方法需要两人配合操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因测试人员之间配合不熟练,造成绕组极性判断失误,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因不同试品绕组的感抗不同,测试时需根据不同试品,制作不同的电池组改变试验电压,致使现场测试不便,并造成材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绕组极性测试时需要两名工作人员配合的缺点,提供一种绕组极性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绕组极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试验按键、正相输出端、负相输出端、正相测量端、负相测量端、电容及毫伏表,电源模块包括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所述正极输出端与试验按键的一端连接,试验按键的另一端与正相输出端连接,负相输出端与负极输出端连接,正极输出端通过电容与负极输出端连接,正相测量端及负相测量端分别与毫伏表的正相输入端及负相输入端对应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外接电源输入端子、变压器、整流器、单刀双掷开关、直流电源、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所述变压器包括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所述初级绕组与外接电源输入端子连接,次级绕组包括始端、抽头、末端,所述始端与整流器一个输入端连接,抽头与整流器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所述抽头能够在次级绕组上滑动,整流器的负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并与负相输出端连接,整流器的正输出端与单刀双掷开关的一个掷位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另一个掷位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单刀双掷开关的刀位与正相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接电源输入端子输入220伏交流电压,变压器始端与末端之间输出12伏交流电压。
具体的,所述直流电源为直流电池。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电源指示灯,所述正极输出端通过电源指示灯与试验按键的一端连接,电源指示灯与试验按键连接的一端通过电容与负极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源指示灯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绕组极性测试装置,将正相输出端及负相输出端分别与被测电气设备的某个绕组的两端对应连接,再将正相测量端及负相测量端分别与被测电气设备需要测试的绕组的两端对应连接,通过试验按键按下后的瞬间,在某个绕组的两端施加瞬时直流电压,观察毫伏表即可了解这两个绕组之间的极性关系,从而使工作人员正确连接绕组,调试电气设备,避免错误链接,且只需一个人就能够独立完成试验品的极性试验,节省劳动力,节约施工成本,且能够降低试验错误率,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测试交流电机绕组极性时的电路原理图;
其中,K1为单刀双掷开关,K2为试验按键,C为电容,D为发光二极管,mV为毫伏表,W1为电机第一绕组的一端,W2为电机第一绕组的另一端,V1为电机第二绕组的一端,V2为电机第二绕组的另一端,U1为电机第三绕组的一端,U2为电机第三绕组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绕组极性测试装置由电源模块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电源指示灯与试验按键K2的一端连接,试验按键K2的另一端与正相输出端连接,负相输出端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电源指示灯与试验按键K2连接的一端通过电容C与电源模块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正相测量端及负相测量端分别与毫伏表mV的正相输入端及负相输入端对应连接组成,将正相输出端及负相输出端分别与被测电气设备的某个绕组的两端对应连接,再将正相测量端及负相测量端分别与被测电气设备需要测试的绕组的两端对应连接,通过试验按键按下后的瞬间,在某个绕组的两端施加瞬时直流电压,观察毫伏表即可了解这两个绕组之间的极性关系,从而使工作人员正确连接绕组,调试电气设备,避免错误链接。
实施例
本例以测试交流电机绕组极性(假设该交流电机的第一绕组的一端W1、第二绕组的一端V1、第三绕组的一端U1为同极性端)为例,其系统框图如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52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