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太阳光汇聚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照明装置和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6014.3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6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孝;邓新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忠孝 |
主分类号: | G02B19/00 | 分类号: | G02B19/00;G02B7/182;G02B7/198;F21S11/00;F21V8/00;F24J2/14;F24J2/24;F24J2/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光 汇聚 装置 采用 照明 加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太阳能利用装置,特别是一种太阳光汇聚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照明装置和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渐减少,以及其使用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开发一种新的清洁能源是人们开发的重点,地热、风能、潮汐以及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热、风能和潮汐能通常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不能作为普遍能源而得到应用,唯独有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被人们广泛应用,目前,人们对太阳能的应用通常仅限于烧水洗澡及发电,并未使其得到充分利用,究其原因,是太阳光比较分散,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不足以作为热源来利用,如何将太阳能进行汇聚,使人们利用太阳能的重点。虽然在小学课本中就已经提到,利用一个锅形的东西将太阳光反射到一点用于做饭,但其只是一种设想而已,并不切合实际,如果反射锅面积小的话,那么汇聚的能量少,不足以使用,如果反射锅面积大,那其汇聚的点必然会很高,将无法炒菜做饭,这是一对无法解决的矛盾,所以,近二十年来并未见此类东西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而申请人在先申请专利:一种太阳能加热管以及采用该加热管制成的太阳能热水器,申请号为:201020056517.X的专利,本专利中公开一种太阳能加热管,但是,由于上述专利中的太阳能加热管在使用时,运动部件较多,使用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现有技术中的对太阳能利用不够,太阳能装置使用不够方便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光汇聚装置,及利用该装置的照明装置和加热装置,其利用一个内表面呈抛物柱面的聚光体将平行的太阳光进行反射汇聚,再将反射汇聚的太阳光通过外表面呈抛物柱面的反光体在进行反射,将汇聚的太阳光反射成平行光或汇聚太阳光,对其进行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太阳光汇聚装置,汇聚装置包括内表面呈抛物柱面聚光体和外表面呈抛物柱面的反光体,反光体固定安装在聚光体上方,反光体的外表面为反光面,聚光体的内表面为反光面。
一种采用上述的太阳光汇聚装置的照明装置,聚光体底部中间位置开有透光孔,聚光体外侧对应于透光孔处设有光纤。
一种采用上述的太阳光汇聚装置的加热装置,聚光体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加热水管。
一种采用上述的太阳光汇聚装置的加热装置,聚光体上方设有加热水管,加热水管的圆心与聚光体的横截面的重心相重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还包括:
所述的反光体横截面的焦点与聚光体横截面的焦点重合,或者反光体横截面的焦点比聚光体横截面的焦点靠内。
所述的反光体通过支杆固定安装在聚光体上。
所述的聚光体长度方向上安装有转轴,电机带动聚光体转动。
所述的转轴上安装有第一齿轮,电机转子上安装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所述的加热水管上套装有轴承,轴承外侧安装有转轴,转轴与聚光体固定安装在一起,电机带动聚光体转动。
所述的加热水管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内层管和外层管,内层管外表面涂有亚光黑漆。
所述的加热水管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内层管采用玻璃管,外层管也采用玻璃管,内层管和外层管相互密封连接在一起,内侧管和外层管之间为真空状态;或者内层管采用无缝钢管,外层管采用两层密封连接在一起的透明玻璃管,两层玻璃管之间为真空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可是大面积的太阳光汇聚成条状太阳光,汇聚后的太阳光照射强度远远强于普通的太阳光,可通过光纤将汇聚后的太阳光引致室内,进行室内照明,或利用汇聚后的太阳光进行水加热,可有效利用太阳能,同时,可大大减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使太阳能热水器更加普及,而且使用方便。如果将其串联起来,还可进行太阳能发电,有效利用太阳能,甚至将其应用于南极和北极区域,可有效阻止南北极的冰融化,对世界的贡献不可限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一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加热装置实施例二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光体,2-反光体,3-支杆,4-透光孔,5-光纤,6-加热水管,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电机,10-转轴,11-轴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忠孝,未经李忠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6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站火警的图像烟雾探测系统
- 下一篇:车载制冷装置的吸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