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16570.0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99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庆 |
主分类号: | A47J43/07 | 分类号: | A47J43/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搅拌 面团 器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特指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面团搅拌器具,由于搅拌桶壁内侧没有向内凸筋,因此面团在搅拌过程中,缺少阻碍摩擦的作用,使得面团与搅拌桶没有什么摩擦力,甚至还会有面团緾绕搅拌刀上同时转动,造成事倍功半的搅拌效率差。在此种搅拌桶搅拌的情况下,面团搅拌过程中与桶的摩擦,产生类似于手工搓揉的效果也不佳,导致搅拌出来的面团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筋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的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
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有搅拌桶、在搅拌桶内设有一搅拌刀,在搅拌桶下方及上方设有传动装置与搅拌刀连接,其特征在于搅拌桶内设有三条及三条以上向内凸出的筋位,且凸出的筋位可以以任意角度的形式布满搅拌桶内壁上,互不相连;也可以相互交叉的形式摆布在搅拌桶内壁上,使搅拌时增加摩擦、搓揉力道,有效增加面团筋性;搅拌桶侧面内壁的凸出筋位与搅拌桶于一体成型所述搅拌桶外形为圆柱形、方形。
为了让带面团搅拌功能的机器搅拌面团有最佳的效果,在面团搅拌器具内壁侧面设立若干条向内凸筋,其目的是在面团搅拌时,增加面团与桶内凸筋摩擦、摔打的作用,使面团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类似于手工搓揉的作用,从而增加面团筋性。
本产品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面团搅拌器具内壁侧面设立若干条向内凸筋,其目的是在面团搅拌时,增加面团与桶内凸筋摩擦、摔打的作用,使面团在搅拌过程中产生类似于手工搓揉的作用,从而增加面团筋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加筋搅拌桶传动装置与搅拌刀连接在下方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加筋搅拌桶传动装置与搅拌刀连接在上方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加筋搅拌桶方柱体形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加筋搅拌桶圆柱体形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搅拌面团的器具加筋搅拌桶搅拌缸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一种实用新型加凸筋面团搅拌器具,搅拌桶1用压铸或五金冲压的工艺成型,搅拌桶1侧面内壁设有若干条向内的凸筋101,且与搅拌桶1一体成型。包括搅拌桶1、搅拌刀2和传动系统与搅拌刀连接装置3;面包桶1的侧面内壁设有若干条向内凸筋101,当传动系统与搅拌刀连接装置3带动搅拌刀2传动时,即可对桶内的面团混合物进行搅拌,当面粉(固体材料)与水或油等材料(液体材料)结合后形成面团,由于搅拌桶1内侧面的向内凸筋101,使面团与搅拌桶1内侧面的向内凸筋101产生摩擦与摔打,在搅拌的过程中,达到类似如同手工搓揉的效果,能有效的增加面团的筋性。从而使搅拌出来的面团效果达到最好。
如附图3、图4、图5所示搅拌桶,103为方形形状,搅拌桶内侧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筋102;面包桶105也可为圆柱形形状,搅拌桶内侧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筋104;面包桶107可为底部圆形形状,搅拌桶内侧面设有若干条向内凸筋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庆,未经李文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65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化机的主锅封头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海参养殖立体式塑料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