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17329.X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0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宜树;田建春;吴贵华;夏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源 液压 连接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射源辫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用无损探伤放射源一般是源包壳与源辫连接在一起才能正常使用。源包壳与源辫连接的可靠性是该类放射源安全使用的重要保证。
以往源包壳与源辫的连接,多采用敲击挤压原理进行,其设备简陋,操作不便;冲击力量不易控制,包壳变形几率较高;对热室机械手损伤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放射源辫连接装置操作不便;冲击力量不易控制,包壳变形几率较高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包括液压座、定位座,液压座两端分别连接有液压油管,定位座固定在液压座中间,液压座中央对称位置设有两个突出的顶针。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挤压原理,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操作该装置,实现放射源包壳与源辫的紧固连接工作,操作简单、准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操作该装置,实现源包壳与源辫的连接工作;操作简单、准确、快速,连接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直观控制液压挤压压力,既保证连接质量,又可有效防止产生变形,操作端工作由人工控制完成,不对机械手产生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定位座及顶针)。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液压座;2-定位座;3-液压油管;4-顶针;5-源包壳;6-放射源;7-源辫子;8-源辫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包括液压座1、定位座2,液压座1两端分别连接有液压油管3,定位座2固定在液压座1中间,液压座1中央对称位置设有两个突出的顶针4。
液压座1为不锈钢材质。
实施过程:
针对所需连接的探伤源类型,选择相应的定位座2,并将其在液压座1上安装到位,将本放射源辫液压连接装置于热室操作台面,依次向定位座2内装入源包壳5,使之开口向上,放射源6置于源包壳5内,最后插入连接源辫子7,源辫子7前部为源辫头8;检查确认源包壳5与源辫头8已连接装配到位后;即可开始通过液压油管3加压,两个顶针4同步向内挤压源包壳5,使其变形,嵌入源辫头8的环形槽,实现源辫子7与源包壳5的连接。
挤压时观察压力显示,当液压压力达到3.5~4Mpa时停止加压,保持该压力约2~3秒后,开始卸压,使顶针4回复初始位置。
取出连接源辫子7,观察确认源包壳5与源辫子7连接处0°与180°压痕情况与冷试验时一致。
将源辫子7旋转90°后插入定位座2,重复操作,以在90°与270°方向得到挤压。
操作完毕后的工作,卸压后处于关闭状态。
将源辫子7及源包壳5取出,将定位座2放回热室内初始位置。完成源辫连接工作。
本实用新型使操作人员通过远距离操作该装置,实现源辫的连接工作。操作简单、准确、快速,连接效果安全可靠。可有效、直观控制液压挤压压力,既保证连接质量,又可有效防止产生变形,操作端工作由人工控制完成,不对机械手产生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中核高通同位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73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